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泥鰍素有“水中人參”之美譽。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飼養泥鰍成為了現實,但普通村民如何在簡單的條件下飼養泥鰍呢?
飼養泥鰍的關鍵在于繁殖。泥鰍自然產卵期較長,通常為每年的4~8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下旬,當水溫達到20~25℃左右時,是產卵盛期。用作繁殖的親鰍要選擇二齡以上、成熟度較好,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泥鰍。雌泥鰍最好選取體長15厘米以上、體重20克以上、腹部膨大和胸鰭寬而前端圓的個體;雄泥鰍選取長和體重略小于雌泥鰍、胸鰭狹窄而前端較尖的個體。
由于條件所限,村民最好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如果輕壓雌泥鰍腹部有卵粒流出、雄泥鰍腹部有精液流出,即可進行人工授精。將擠出的卵子和精液混合在一個搪瓷盆中,加水后再打兩個雞蛋輕輕攪動1~2分鐘,使其進入正常孵化階段,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鰍苗。鰍苗孵出后,水中的雞蛋就成為了它們的食物。這樣,鰍苗的成活率極高。
3天后,可以將鰍苗轉入池中飼養。放養前先鋪肥泥20~25厘米,并施足基肥(牛、豬、雞、鴨糞均可),水面上養藻類、水浮蓮等水生植物,或用樹技、禾草等遮蔭。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萬~20萬尾。放養后開始投餌,初期投喂蛋黃、大豆粉、焙干的的蚯蚓等,以后投喂配合飼料。投喂量開始占種苗總體重的2%~5%,以后增至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體長達10厘米時,進入成魚飼養階段。
成魚飼料階段:一般在水田里進行,時間選在插秧后投放,每畝投放量約為20000尾。同時,要注意水田的水深最好不要超過10厘米。在水田中,還要多養鴨子,鴨子吃掉水中的害蟲和雜草,其糞便還可以成為泥鰍的食物,一舉多得。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