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池塘養殖翹嘴紅鲌(無錫地區稱白魚)在無錫地區已有二三年時間,養殖者一向以為白魚不會得病,沒有病蟲害的危害。但實踐證明,一二齡的白魚魚種極易感染車輪蟲病,而且繼而會引發爛鰓病。筆者就遇到過這樣的實例,下面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
無錫馬圍地區地處太湖當中,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圍湖造田而成,土質呈酸性。有一養殖戶是在前年夏天放的白魚苗,到去年春天將部分白魚苗(每500克80尾左右)出售后,尚留下2萬~3萬尾白魚苗作二齡魚養殖。此塘面積5畝多,水深1.5米左右,水質一貫清淡,池底有許多水生雜草,投喂全價膨化顆粒飼料。
2003年9月27日晚刮東北風,9月28日晨發現池魚呈缺氧浮頭狀態,而且當時死魚已達100~150千克左右,魚個體重在100~200克左右。等到太陽出來,白魚非但沒有停止死亡,反而死得越來越多。至中午1時筆者到其塘上,觀察到魚在池中打旋轉,尾巴上翹,肉眼觀測魚鰓呈條狀腐爛發白。檢查剛死去的魚的鰓有的呈蒼白色,毫無血色。筆者即診斷為蟲害,但不知為何蟲。后經鏡檢,發現0.5厘米的一片鰓上竟寄生了大約30~50個車輪蟲,視野下可見大的車輪蟲作不規則旋轉,小的作跳躍狀。筆者分析是因車輪蟲大量感染白魚,將其鰓咬傷,致使魚的呼吸系統受損而致死亡。當時筆者建議其立即施藥救治,但該養殖戶認為白魚不會得寄生蟲病,而懷疑有人投毒,不愿用藥,故而拖延了最佳救治時間。病魚連續死了2天多,致使此塘2500多千克二齡白魚全軍覆沒,損失慘重。后養殖戶將養殖池水拿去化驗,未發現水中有毒,水質分析只是氨氮偏高而已。
因此事實證明白魚也會得病,平時也應注意預防魚病的發生。建議每月治蟲一次,具體方法: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漁用雙效靈30毫升、0.3千克硫酸銅全池潑灑,但注意兩種藥物須分開使用。值得提醒的是,在夏天須慎用硫酸銅。治蟲后,隔天每畝1米水深可用二氧化氯250克全池潑灑,以防蟲體脫落后白魚傷口感染細菌而致病。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