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998年,我在大豐市葦魚養殖場培育異育銀鯽一齡魚種,面積5~24畝不等,畝產450公斤左右。現將六年來的培育方法作一介紹,供養殖戶參考。
一、培育池塘。
培育池塘酸性的老魚塘,要采用生石灰平衡水質,如果是鹽堿性,就不能用生石灰,而要用漂白粉來改良水質。
培育池水的深度,養殖高峰期保持平均達到1.50米以上。
二、魚苗下池前的準備。
一般在魚苗下池前一個月開始,清除池塘內的野雜魚,并消毒。十天后開始進水,約40cm深,進水口要用1—2道攔網,用60目的尼龍網做成桶狀,套在進水涵洞口,防止野雜魚進入和逃魚現象發生。
根據池塘情況,適量用有機肥和過磷酸鈣,使水質肥嫩。
魚苗下池前7天,把魚池內輪蟲培育起來,加水至50—70cm。
三、魚苗的選擇及投放方法。
選苗:魚苗的選擇很重要,異育銀鯽與回交子代異育銀鯽之間的生長速度存在差異,所以要從信譽好的繁殖基地購進異育銀鯽魚苗;魚苗的規格應在800—1500尾/500克,打三個樣差異不超過150條,這樣,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證成活率;魚苗要健康,要選擇無白嘴、白尾、鱗片整齊,沒有畸形,活動力強的。
投苗:投放魚苗前,先用幾十尾魚進行試水,待安全后再大批投放。魚苗投放前用敵百蟲或食鹽溶水浸泡塘內“站網箱”,十五分鐘左右,視魚苗活力情況慢慢放開。魚苗的投放量根據魚塘條件,約每畝投放8000—10000尾,投放點選擇在上風處。
四、魚苗的管理。
魚苗下池后一個星期內是魚苗成活率的關鍵期。每天早、中、晚各巡數次,做好相關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請教技術人員處理。如魚苗損傷過大,要及時補苗。
水質管理。水質要做到肥、活、嫩、爽,前期每個星期加20cm水,直至加滿。在高溫季節,要勤換水,每半月換一次,每次換水量是池內水體的三分之一,換水后要進行水體消毒。在整個養殖期內水的透明度保持20-30cm之間;保證水體光合作用,達到高溶氧性。有條件的備一個水博士測試計和一臺增氧機。
飼料的投喂。在魚苗下池三天后開始投喂飼料,投喂要按“四定”原則。
飼料的選擇。魚苗在25克之前要用細碎粒的粉料投喂,魚苗長至5-8克左右選擇顆粒破碎料投喂,長至50克之后選擇品牌飼料投喂。
投餌料時間。每天上午8點、10點,下午2點、4點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完料后2個小時必須查料。在8、9、10三個月保持魚的八成飽即可,喂得太飽容易導致發病,同時造成飼料浪費。9、10月份,每天清晨2點后密切注意池塘情況,如果發現有浮頭情況,立即開增氧機直到天亮,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中午開增氧機1—2小時即可。保持水的高溶氧性,能降低飼料系數。
從魚苗下池塘開始,以后每半個月定期內服和外用藥各一次。每隔十天打撈5-10尾魚送到魚病檢測處,檢查魚是否健康,如果發現魚病,及時治療。由于孢子蟲的種類繁多,發病快、死亡率高,難醫治,這種病的發生會危及到異育銀鯽的高產。常規的三全湯(即:敵百蟲、硫酸銅、硫酸亞鐵),對孢子蟲有一定的殺滅作用
一般魚種的出售在冬月底至來年的三月份。在進入冬季后,魚種大量投料基本結束,一個星期要對魚種分二次潑灑殺蟲藥,這樣能有效防治面絳蟲的發生,又能保證出售的魚種光潔健康。
采集: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