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親魚培育
1.性成熟和性周期 團頭魴性成熟年齡為2-3齡,一般體重在0.5公斤以上。7-10月份的卵巢退化為Ⅱ期,11月份至翌年4月初處于Ⅲ期,4月份開始發育到Ⅳ期,5-6月間卵巢成熟系數最高可達23.7%,此時為Ⅴ期,產卵后卵巢開始退化。
2.雌雄鑒別 生殖季節雄魚的頭部,胸鰭和尾柄的背緣及腹緣均有密集的追星;胸鰭第一根鰭條肥厚,呈波浪形彎曲,這個特征終生不會消失;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魚除尾柄外,其余部分幾乎無追星;胸鰭第一根鰭條細而直;腹部明顯膨大、柔軟;泄殖孔稍突出。
3.親魚的選擇和飼養 親魚可以是池塘養殖的種類,但最好還是從湖泊野生種群中選擇,體重應在0.5公斤以上。親魚可以混養或單養,通常在鰱、鳙、草親魚池內混養。單養時親魚培育池面積1-3畝,水深1.2-1.5米,放養密度為200-300尾/畝。團頭魴喂養應以青飼料為主,但在繁殖季節和產后應適量增加精飼料其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3%,以利于性腺發育或產后恢復體質。
每年3月接近產卵期,水溫達到18-20℃以上,雌雄親魚應分養,以免零星自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催產孵化
1.自然產卵 團頭魴性腺發育成熟后,當水溫升到20℃以上時,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將雌雄親魚并池,按雌雄比例1:1~2配組,給予適當的流水刺激和適時投放魚巢,即能自然產卵受精。
2.人工催產 目前生產上普遍采用人工催產方法,以使親魚同步集中產卵。腦垂體、絨毛膜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都有催產效果。催產劑量腦垂體6-8毫克/公斤;絨毛膜激素1000~1500國際單位/公斤;釋放激素類似物60-100微克/公斤。雄魚劑量減半,一般均采用一次注射法。注射時間最好在下午6-7時,控制在翌日黎明前后產卵,水溫24-26℃,效應時間為8-9小時。
3.孵化 親魚經注射催產劑后,可用魚苗培育池孵化,每畝放魚卵20-25萬粒。更常用的是將親魚放入產卵池或孵化環道內,布置好魚巢,并以微流水刺激,讓其自行產卵。團頭魴魚卵雖屬粘性卵,但粘性較差,部分受精卵可能散落池底,部分受精卵可能粘附在產卵池壁或孵化環道壁上,因此人工授精脫粘孵化比自然產卵受精粘巢孵化的效果好。
團頭魴人工授精及脫粘方法與鯉魚相似,脫粘后由于卵的比重較大,故流水孵化時水流宜適當大些,以防魚卵沉底而窒息死亡。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