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馬(Hippocampus sp.)是名貴的藥用海水魚類,素有“南方人參”之稱。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評價,具有壯身補腎,強心催生、法痰散結、消炎退燒、去痛止血之效。其用途廣,銷路大,市場上供不應求。且海馬生長快,繁殖力強,是一種有發展前途的養殖品種。但目前對海馬的生物學研究尚不夠系統,雖已在部分地區開展養殖,但養殖技術還很不成熟,特別是病害危害較重,還有待于在理論研究和養殖實踐中不斷取得新的經驗。
一、海馬的生物學海馬隸屬海龍目、海龍亞目、海龍科、海馬屬(Hippocamps),為近陸淺海中的小型魚類,種類較多,分布較廣,分布在我國海區的有冠海馬(H,coronatus)、棘海馬(H,histrix、大海馬(H, kuda )、斑海馬(H. trimaeutatus)、克氏海馬(H,kell0ggi)及日本海馬(H, japonicus)6種。養殖的種類主要是斑海馬及大海馬兩種,以斑海馬養殖為多。
(一)形態特征海馬的外部形態,各種之間大同小異。
斑海馬體長一般為10- 17cm。體側扁,頭部似馬頭,腹部明顯突出。軀干呈七棱形,尾部呈四棱形,尾較長漸細并向腹面卷曲,用以卷住海藻等作棲息用。吻細長,呈管狀,口甚小,位于近頭側背方。頭與驅干部成直角。海馬全身無鱗片,完全由骨環所包被。魚體一般呈褐色,但隨棲息環境的變化,體色可隨之發生變化并與環境趨于一致。體側第1、4、7體環的背方各有一黑色圓斑,故稱三斑海馬,這是分辨本種的主要特征。雄魚尾部腹面具有1個特殊的袋狀器官- 育兒袋。
大海馬體形粗壯,體長12一23.5cm,腹部較膨大、頭較大,近似直角。小棘發達,吻呈管狀較粗大,體色較黑。
日本海馬體形較小,體長為4.5~9cm。吻管短小。腹部較膨大。體上各環以背側棱棘最發達,骨環節突棘上有樹枝狀線狀物。在遇到敵害發生擬態時,這種線狀物會增加。
(一)生態習性
1.棲息和運動海馬因其擬態適應特性,習性也較特殊,喜棲于藻叢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帶海區。性甚懶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纏附于海藻的莖枝之上,有時也倒掛于漂浮著的海藻或其它物體上,隨波逐流。即使為了攝食或其它原因暫時離開纏附物,游泳一段距離之后,又找到其它物體附著之上。海馬的游泳姿勢十分優美,魚體直立水中,完全賴以背鰭和胸鰭高頻率地作波狀擺動(每秒鐘10次)而作緩慢的游動(每分鐘僅達1- 3m)。海馬的活動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則呈靜止狀態。海馬在水質變劣、氧氣不足或受敵害侵襲時,往往因咽肌收縮而發出咯咯的響聲,這給養殖者發出“求救”的信號,但在攝食水面上的餌料時也會發聲,應加以區別。
2.對環境條件的適應 。
水溫:海馬的適溫范圍,一般在12一32℃之間,最適水溫為28.℃左 右。幾種海馬對水溫的適應情況如表2- 8。
鹽度:海馬為廣鹽性魚類,在10一3‰ 的鹽度范圍內均能生活。初生苗對鹽度適應能力差,一般要求鹽度在15‰以上。在長時間低鹽環境中,親海馬不能正常繁殖,鹽度在10‰以上方可。
溶解氧:海馬的活動力雖然較弱,但對水中氧氣的需要量卻很大,一般要求溶氧在3m1/L以上,若溶氧低于2.5m1/L時,海馬陷于缺氧狀態,其表現一般是食欲減弱,浮頭、呼吸加快而發聲,以至亂撞,最后沉底死亡。育兒期的親海馬和幼海馬對氧氣的需要量更高。
光照:海馬對光照強度有一定的要求,光線太弱,不利于海馬的活動和攝食,長時間光線太弱,海馬視力下降,甚至失明。但也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光線太強,藻類大量繁殖,常會引起各種疾病。海馬有趨光性,尤其幼苗較易趨光集群,應注意由此而造成的局部缺氧引起的死亡。海馬適宜的光照范圍在3000—6000lx。水的透明度以1.5m左右為宜。pH值:海馬適宜的海水pH值在7.8—8.4之間。
3.攝食習性海馬是靠鰓蓋和吻的伸張活動吞食食物,餌料的大小以不超過吻徑為度。對餌料的種類和鮮度有一定選擇性。海馬的覓食視距僅為1m左右,所以餌料要投在經常群集處。自然海區海馬主要攝食小型甲殼動物,主要有撓足類、蔓足類的藤壺幼體、蝦類的幼體及成體、螢蝦、糠蝦和鉤蝦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攝食糠蝦和櫻蝦效果最好,其次為足類和端足類。淡水枝角類等也可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污染水質。
海馬的攝食量與水溫、水質密切相關。在適溫范圍內,水溫高,則攝食量大,消化快。水質不良時,攝食量減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條件下,海馬的日攝食量約占體重的10%海馬一次攝食量很大,同時耐饑性也很強,從初生苗到成魚耐饑時間可達4—132天。
(三)生長海馬的生長速度比較快,往往從產苗后只經幾個月的飼養,即可達到親體大小。當然這也隨著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一般以南方種類的生長為快。
海馬的壽命,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大海馬達5年以上,體長達18cm,斑海馬可達3年以上;日本海馬2年以上,體長約8—9cm。
1.雌雄識別雄海馬的尾部腹面有一育兒囊(位于肛門后端),該囊是當第一次生殖來臨時,由尾部腹面左右伸出的皮招接合而成,只留未端小孔。雌魚的泄殖腔未端在產卵期中也多少膨大,形成生殖乳突。此外,雄海馬的個體一般比雌魚稍大些。
2.性成熟時間海馬的性成熟時間隨種類、溫度以及餌料狀況而有不同。幾種海馬達到性成熟的時間,一般三斑海馬為4- 10個月,大海馬為9- 12個月,而日本海馬為3- 8個月。同一種海馬其性成熟期的時間范圍波動較大,這主要與水溫有關。以三斑海馬為例,在適溫的條件下,當年5月出生的魚苗,到10月份(約5個月)使能發情繁殖。而8月份出生的,則往往要第二年3- 5月才能發情繁殖。其它海馬也有相似情況。
3.繁殖率 海馬的繁殖率依種類不同及營養條件優劣有很大差別。一般來說,海馬成魚具有繁殖能力的,如三斑海馬和大海馬約占20一80%;日本海馬為50一80%。在良好的飼育條件下,親海馬一年(4- 11月,廣東)能繁殖數胎至十幾胎。每胎的產苗數,一般為數十尾至一千多尾,如三斑海馬和大海馬為數百尾至一千二百尾;日本海馬為數十至四百尾左右。海馬第一次性成熟的產苗量較少,以后逐漸增多。
4.繁殖期與繁殖方式 我國南方海馬的繁殖季節一般在4- 11月,其中以6- 9月為盛期,最高峰在7月。北方的產卵期則晚些,時間也較短。繁殖季節的水溫為20一28℃,盛期為26一28℃。此時所產的魚苗質量好,成活率高,生長也快,而其它季節則較差。在水溫逐漸升高季節的魚苗比下降時期繁殖的幼苗易于培育,所以從生產方面來說,每年應爭取早培苗,以利海馬生長。
在繁殖季節里,性成熟的雌、雄海馬,往往在早晨發情,此時雙雙并列追逐,急速游泳,體表黑色素收縮退減而呈黃白色。待興奮達高潮后,雌、雄魚相互靠近,由并列轉為相對游動,雄海馬向腹部彎曲,使育兒囊的口部張開,并在此刻接受雌魚送來的卵子并在育兒囊內受精。
5.發育受精卵在育兒囊肉經過8一20天的胚胎發育,最后形成小海馬由雄魚的育兒囊中產出。以日本海馬為例,它的卵徑為1- 1.5mm。初孵仔魚約為3.5mm,體環還沒出現。5mm時開始出現環節。8mm左右的仔魚才產出育兒囊。但環節的發育還未完成,僅有4個體環和3個尾環的 突。海馬生產仔魚的過程也很有趣味,臨產的雄魚用尾部緊卷在海藻上,一伏一仰擺晃著,每次仰起壓迫育兒囊的小孔開放而噴出一尾小海馬,但有時伏、仰十幾次才能生出一尾小魚。初生的小海馬即能獨立卷曲在附近的海藻上,產完苗的雄海馬又迅速發情交配。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