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放養種類與天然餌料
除常規要求外,原則上應使池塘中的天然餌料生物能被養殖生物充分利用。
1.不施肥與施肥和人工投餌并施肥的池塘中,浮游植物、細菌和浮游動物的生產量的百分比分別為98.7、94.9和97.9。
2.大連水產學院何志輝教授測定該校水產養殖基地魚池中,浮游植物、細菌和浮游動物占餌料基礎總量的99.8%。天然餌料生物生產力4.5g/M2 . 日。(1989)
二.放養規格與增重倍數
魚種放養的適宜規格應根據各地區氣候特點和魚的生長期的長短、魚類生長規律、計劃出池商品魚的規格、放養密度和計劃產量;以及單季飼養還是輪養、是否套養大魚種等因素。綜合考慮養殖魚的增重倍數。
1.當年魚的增重倍數:鯉魚100-11398;鰱魚753-2126;鳙魚213~1950;羅非魚25~227;白鯽1048~1551;
2.二令魚的增重倍數:鯉魚體重15-40克的魚種為25-96;體重50-100克的魚種為9-34;鰱魚和鳙魚體重10-20克的魚種為10-38.5;體重75-100克的魚種為7-12.6;體重200-250克的魚種當年八月份輪捕為2.3-6.8。
三.放養品種與池塘魚貯量
池塘天然餌料生物提供鰱鳙等濾食性(食水魚)魚類的魚產量,其高限為400公斤左右。大幅度提高魚產量應靠加大吞食(吃食魚)魚類的放養比例、提高飼料質量和強化增氧措施。
1.鰱鳙魚:鰱鳙魚貯量300kg/畝以上,鰱鳙最適比例為4-5:1
鰱鳙魚貯量200kg/畝以上,鰱鳙最適比例為3:1;
鰱鳙魚貯量100~150kg/畝以上,鰱鳙最適比例為2:1。
2.鰱鳙、羅非魚和白鯽:它們的混養比例取決于它們的濾食能力和攝食特點,鰱鳙濾食能力強于羅非魚和白鯽。但鰱鳙魚的吞食能力不及后者。因此羅非魚和白鯽的放養比例應低于鰱鳙,否則會抑制鰱鳙魚的生長。鰱鳙和羅非魚、白鯽的放養比例為2-3:1。
3.草魚和鯉魚:這兩種魚的食性和棲息水層不同。所利用池塘的天然餌料也不同,但攝食人工餌料時草魚搶食能力比鯉魚強,因此主養草魚池塘可少放鯉魚,以充分利用底棲生物和人工殘餌。主養鯉魚池塘通常不放草魚。在有水草的池塘,視水草多少畝放體重100克左右的草魚種20-50尾,以控制水草叢生。主養草魚的池塘,視草成魚的產量可放養鯉魚種50-100尾。
4.青魚和鯉魚:都棲息于底層,食性也有一定的重疊。在主養青魚的池塘中只能放少量的鯉魚種,每畝不超過50尾。主養鯉魚的池塘一般不放養青魚。
5.鯉魚和鳙魚:這兩種魚的在食性也有重疊,它們在同一池塘中爭食水中大型浮游動物,因此,主養鯉魚池中少放鳙魚,以有效地利用小型浮游動物和控制輪蟲的生物量,避免導致缺氧。但鳙魚放養量只能控制為鯉魚的三分之一,否則將抑制鯉魚的生長。蘇聯學者(Харчтонова;1980)指出鯉魚攝食50%的人工餌料和50%的天然餌料生長速度最快。這同樣說明主養鯉魚池塘不能過多的放養鳙魚。
四.放養品種與密度
一般來講,在一定范圍放養密度與魚產量呈正相關;與出池規格呈負相關。當放養密度超過該范圍時,魚產量和出池規格都下降。
1.鯉魚:當年鯉魚夏花種放養密度一般為500-600尾(混養畝產可達400-500公斤)。一令鯉魚春片放養密度為每畝500尾左右(混養畝產可達700-800公斤)。當池塘條件好,飼料質量高、增氧設備完善的情況下畝放養量可達1000-1500尾(混養畝產可達1300-2000公斤)。
2.草魚:草魚的放養密度依計劃產量而定,一般采取大、中、小混養(大規格草魚種500-700克/尾、中規格150-250克/尾、小規格20-50克/畝)。如混養畝產900-1000公斤,放養大規格草魚種80-100尾;中規格120尾;小規格200尾。
3.鰱鳙魚的放養密度為240-350尾左右。鰱鳙魚的比例視鳙魚的規格而定,一般鳙魚種規格較大,可以適當多放。鰱鳙比例控制在10%~15%。但不宜超過20%。
主養鰱鳙魚池塘以施肥為主,鰱鳙魚只以天然餌料為食,其畝產量可達113-417公斤。超過300公斤以上,大都采用輪捕輪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