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水體消毒措施
4月份水溫升高到18℃左右時,用90%晶體敵百蟲0·3ppm全塘潑灑一次。5—9月份每隔20—30天每畝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20公斤全塘潑灑消毒一次。10月份當水溫降到19℃時,再用90%晶體敵百蟲0·3ppm遍灑一次,以預防魚病的發生。一旦發現魚病,及時對癥治療。
二、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
。、痘瘡病 病原是皰疹病毒。早期病魚體出現小斑點,以后變厚、增大,嚴重時可融成一片,增生物表面由光滑變為粗糙,呈淡乳白色、奶油色、桃紅色、褐色等。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溫、水質肥沃的水域。
防治方法:(1)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加強綜合預防措施。(2)每尾病魚肌肉注射25毫克氯霉素及用0·25ppm氯霉素水溶液藥浴。(3)改良水質或將魚轉入水質良好的池塘。
。、細菌性敗血癥 病原是嗜水氣單孢菌、溫和氣單孢菌、魯克氏耶爾森菌、產堿假單孢菌等多種細菌。病魚的體表及各器官組織充血、出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有淡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腫大,嚴重貧血。
防治方法:進行綜合預防。治療方法分三步:(1)第一天用90%晶體敵百蟲0·3ppm全塘潑灑,殺滅魚體外寄生蟲。(2)第二至第六天連續投喂抗菌藥,如敗血寧,每10萬尾魚種或50公斤魚體重用藥70—100克,一天一次。(3)第十天左右全塘遍灑生石灰,用量15—20公斤/畝,將水體調成弱堿性。
3、水霉病 又稱膚霉病、白毛病。病原是水霉、綿霉等。此病主要發生在受精卵孵化階段和魚苗階段,流行季節3—5月份。
防治方法:(1)采用池塘靜水孵化時,預先將魚巢消毒后再放入產卵池,待魚巢附著受精卵后再用6·6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5—10分鐘,每天一次,連續2—3天,這樣可以提高孵化率。(2)在拉網捕撈以及搬運時操作要細致小心,防止魚體受傷。魚體受傷時可用萬分之四食鹽和萬分之四小蘇打合劑全塘潑灑。(3)對于受傷的產卵親魚可采用孔雀石綠、龍膽紫等涂抹傷口,可防細菌感染。
4、鰓霉病 病原是鰓霉,寄生在鰓組織內,病魚嚴重貧血,鰓上粘液增多,部分鰓絲發白并呈壞死、腐爛脫落狀。
防治方法:(1)徹底消毒清塘,保持水質清潔。(2)發病塘內迅速加注新水,并按每畝每米水深用10—15公斤生石灰或670克漂白粉全塘潑灑。
。怠⒄虫咦酉x病 病原是多種粘孢子蟲。粘孢子蟲可以寄生在魚的體表和內部各個器官,一般肉眼可見到小如針頭,大如綠豆,形狀、大小不一的白色或乳黃色的不透明顆粒,呈點狀或瘤狀胞囊。
防治方法:由于粘孢子蟲的孢殼結構嚴密,藥物很難滲透進去,故凡已形成胞囊的粘孢子蟲病,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因此只有徹底清塘(如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抑制其流行。對于寄生在鰓及體表、腸道的粘孢子蟲,采取全池遍灑晶體敵百蟲多次;寄生在腸道的粘孢子蟲,須同時內服晶體敵百蟲,可減輕病情。
。丁⑹茸訉m線蟲病 病原是嗜子宮線蟲。雌性成蟲主要寄生在魚的鱗片、鰭條或眼球內,蟲呈血紅色,大量寄生時可引起魚體消瘦,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殺滅幼蟲,或用0·2—0·3ppm晶體敵百蟲全塘遍灑,殺死中間宿主橈足類。(2)用醫用碘灑或10%高錳酸鉀,涂擦病魚患處,或用2%食鹽水溶液浸洗10—20分鐘。
。贰⑷x病 病原是多種三代蟲。寄生在鰓及皮膚上。病魚的鰓絲腫脹,鰓及皮膚上粘液增多,呼吸困難。
防治方法:(1)魚種放養前用生石灰清塘。(2)魚種放養時,用2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30分鐘。(3)發病時用90%晶體敵百蟲0·3ppm全塘潑灑。
。、車輪蟲病 病原體是車輪蟲。病魚體表或鰓部受到車輪蟲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組織遭受破壞,病魚消瘦,游動緩慢,間隔性側游,呼吸困難,常群游于池塘邊,可引起較大數量的死亡。此病主要發生在魚苗魚種培育階段,流行季節5—8月份。
治療方法:(1)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比例為5:2)全塘遍灑,使塘水成0·7ppm濃度。(2)單一使用硫酸銅,施藥方法分二次進行,第一次施藥使塘水成0·4—0·5ppm濃度,3天后再施第二次藥,使塘水成0·3ppm濃度。
9、魚虱病 病原是多種魚虱。寄生在鰓及體表,肉眼可見。蟲體似耙釘般吸附在魚體上,或者在寄生處到處爬行并以其腹面的倒刺、口刺、大顎,刺傷、撕破魚體所寄生部位,致使病魚呈現極度不安、狂游等。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或茶麩清塘,殺死魚虱的成蟲、幼蟲和卵塊。(2)用90%晶體敵百蟲0·3—0·5ppm全塘遍灑。(3)將肥水塘的魚轉入瘦水塘,或將瘦水塘的魚轉入肥水塘養殖。
采集: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