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筆者通過在姜堰市特種水產養殖場、姜堰市婁莊珍品養殖場近4年的暗紋東方純的養殖實踐,總結了暗紋東方純病害綜合防治技術,現述如下:
一、環境消毒
魚種下池前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藥物清塘消毒,以殺死致病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每畝用量為100-150千克,漂白粉用量為30—40克/米3,一星期后蓄水放魚。
二、苗種消毒
苗種下塘可用2毫克/升羅紅霉素浸泡5分鐘。苗種培育階段常見的疾病有水霉病、小瓜蟲病以及氣泡病,特別易發生水霉病,小瓜蟲病可通過改善水質和施用硫酸亞汞進行預防和治療,氣泡病通過大換水控制,也可用0.8%的食鹽溶液浸泡。
三、使用優質飼料,提高抗病能力
目前暗紋東方純養殖所用飼料,一般為成甲魚料或鰻魚料,也有用鮮凍雜魚,尚無專門的全價飼料,使用時須定期添加抗生素藥餌,提高魚類自身免疫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每15-20天一個療程,抗生素用量為青霉素0.2%、土霉素0.2%、復方新諾明0.2%。
四、加強水質管理
1.合理放養 放養量過大,超過水體負荷能力,會因投喂量大,排泄量大而導致溶氧量低、水質惡化造成魚類死亡。適宜放養量為每畝3-5厘米的規格1000尾。
2.適時換水 隨水溫的變化及魚體的生長,適時調節換水量,改善水體水質。一般每周換水10-15厘米,并保持水深1.2-1.5米。
3.定期藥物預防 每15天施生石灰1次,15-25千克/畝;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1克/米3。
五、溫室疾病防治
外塘養殖過程中(5月底至10月中旬)疾病發生較少。10月下旬進入越冬期間,養殖密度、水溫、水質等環境條件均有很大改變,因而預防工作更為重要。首先人室時,魚種用2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藥浴5分鐘,連續3天用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一次。綜合幾年來的溫室養殖情況,進入溫室易發生幾種疾病,我們日常預防治療方法如下:
1.寄生蟲引起的疾病
(1)小瓜蟲
癥狀:病情嚴重時,軀干、頭、鰓、眼睛等處布滿小瓜蟲,并同時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爛、脫落甚至蛀鰭、瞎眼,病魚體色發黑,游動異常,常白肚皮側轉或在池邊或池底摩擦。
防治方法:全池潑灑硝酸亞汞,濃度為0.05-0.08克/米3。
(2)車輪蟲
癥狀:寄生后魚粘液增多,游動慢,主要寄生在體表鰓,
病魚常在池內打轉及池壁或池底摩擦。
防治方法:
①0.7毫克/升硫酸銅、硫酸亞鐵(5:2)合藥;
②25×10-6甲醛藥浴。
2.真菌引起的疾病
主要是牽拉分池等引起的水霉病。
癥狀:早期肉眼看不出異常,病魚開始焦躁不安,在池邊發生摩擦,游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
①小心操作,盡量減少機械損傷;
②5毫克/痢特靈藥;
③提高水溫并保持恒溫27℃1周。
3.細菌引起的疾病
(1)細菌性爛鰓病、爛尾病病原體:柱狀屈橈桿菌
癥狀:病魚體色發黑、游動較慢,反應也遲鈍,呼吸困難,食欲減退,嚴重時,鰓片壞死脫落,尾鰭及其它鰭爛掉,病魚與水面垂直作掙扎狀游動。
治療方法:如果有寄生蟲要先殺蟲,后治菌。
①強氯精0.3-0.4毫克/升藥;
②甲醛10×10-6藥。
③土霉素5-6毫克/升藥浴。在外浴的基礎上同時內服氟哌酸1克/千克料,環丙沙星1克/千克料。
(2)細菌性腸炎病
病原體:腸點狀單胞菌癥狀:病魚離群緩慢獨游,魚體發黑。食欲減退,甚至不食,腸內粘液多呈黃色,肛門紅腫。
防治方法:發病早期可投藥餌,氟哌酸1克/千克料,環丙沙星1克/千克料,外用同細菌性爛鰓病。(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