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稻田養殖泥鰍,投本低,見效快,產效高。一般經過4 個月左右的養殖,就可以捕撈出售。其技術措施介紹如下,有興趣的農戶不妨一試:
1、稻田的選擇:養泥鰍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滲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積雨面宜小不宜大,選擇低洼田、塘田、岔溝田為宜。水原清新,無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質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較高的為佳。
2、防逃設施:養殖泥鰍的稻田,田埂應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緊夯實,可用農膜插入泥中10厘米圍護田埂,以防漏洞、裂縫、漏水、塌陷而使泥鰍逃走,同時進、出水口處要安裝塑料網欄 。
3、開挖魚溝:魚溝一般為十字形溝,挖在稻田中央,約占稻田面積的10% 左右,溝深60厘米、寬90厘米為宜。魚溝渠道要與進、出水口處暢通 。
4、稻田施肥:養殖泥鰍的稻田在插秧前每667 平方米施有機肥300 公斤,如豬羊糞、欄肥、人糞即可,主要施入溝內。以后根據稻、鰍生長情況補施些速效化肥,以667 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為宜。
5、放養時間和密度:泥鰍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開始放養。苗種規格以長3 ~4 厘米為好,每667 平方米放養2.5 萬尾左右。
6、投喂飼料和管理:一般1 天投喂飼料1 ~2 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 次。直接投放在飼料臺。飼料以谷糠、麥麩及魚類專用飼料等為宜,可搭配些青飼料。日投喂量一般為泥鰍體總重量4%~5%。稻田水位應根據生產需要適時調節。稻田防病治蟲要注意選擇低毒農藥,適時適量葉面噴施,以防藥害。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