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藕池混養革胡子鯰是發展生態漁業的一種優化模式,它能使資源得到立體開發,綜合利用。山東汶上縣曾在次邱鎮示范基地2000 畝藕池中混養革胡子鯰,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畝產白蓮藕2050公斤,鯰魚510公斤,投入產出比1∶3.2。現將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一、藕池的建造與清整
1.翻土作哇。藕池土質以粘土為宜,保持∶水性能好。4月上、中旬翻土0.35M深并作畦,用推土機筑池壩高0.5M,壩頂寬0.8~1M,奮實。池內挖“井”或“回”字形水溝,池塘面積每個以0.5畝為宜。
2.施肥混池。藕池整好后,畝施2000 公斤左右糞肥或混合堆肥等農家肥作基肥,然后灌注井水,人工把池水混成泥獎。
二、選種植藕
要求藕種新鮮,無切傷,無斷芽。均勻植種,一般行距1. 5米,株距1~1.3米,畝植種量為175~200公斤,栽植深度一般為13~18厘米,用手扒溝按藕種芽的方向皆向池內,先后栽植以防踩斷藕種,藕頭壓實。
三、清池放鯰
在植藕后,魚種放養前7~8天,用20ppm生石灰化成乳漿,用木盆或塑料桶盛裝沿各池潑酒消毒。待毒性消失后,水溫維待在17℃左右時便開始放苗。放鯰種時用2%~3%食鹽水浸洗5~10分鐘,或用4ppm硫酸銅溶液浸洗15~20分鐘,具體看魚的忍耐程度靈活掌握。放養規格6~10厘米,每畝1000 ~
15000尾,飼料不足時應減少放養量。鯰種要規格整齊,無病無傷,體質健壯。池水應保持在30厘米,進排水口應設置防逃柵。
四、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根據水質肥瘦和浮游動物數量, 以及魚的攝食情況,進行追施肥料和投放飼料。施追肥體著少量多次的原則。前期主要投喂浮游動物、豐年蟲無節幼體、水蚯蚓、玉米面、麩皮等,投喂量占魚體重的3%~5%。后期可增加肉食性餌料,魚種下塘一個月后,隨著魚體的
長大可逐漸用切碎的搖蚊幼蟲、孑孑、蠅蛆、蚯蚓等天然動物性飼料和屠宰場下腳料,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10%,以吃飽稍有剩余為好。投喟時要做到定質、定量、定時、定位。一般一天投喂兩次,上午7~8時,下午 15~17時。做好防逃工作。在六月底,汛期來臨前,應設防逃設施,以免溢水逃魚。可用紗窗或聚二烯網沿池邊圍一圈。高度為60厘米,可用細竹竿每1~2米1個支撐紗窗或聚二烯網,底部覆土壓實。
五、魚病的預防及敵害的防治
革胡子鯰的抗病力較強,但操作不慎,引起魚魚體受傷或水質惡化的情況下則會得病。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每15~20 天全池潑灑生石灰乳漿或漂白粉一次,劑量分別為20ppm和1ppm。或者在飼料中加上土霉素及其它抗菌、消炎類藥物拌餌投喂。在生長前期還應注意巡視驅趕水鳥、老鼠、青蛙及蛇等敵害。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