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黃鱔從苗種養到商品鱔,若是粗養其成活率和效益低,要成活率和效益高就必須嚴格遵照規范的操作技術。一般是在選好鱔種苗后,要保證有科學的飼養、管理和餌料的供給技術。
一、選好鱔種苗挑選鱔種苗:鱔種苗必須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不能采用鉤釣捕捉的幼鱔,因體內有損傷,極易死亡。鱔種苗規格或大一點或小一點都可以,但切忌大小混養,一定按大小分開養,不能有差異。在大規模開展黃鱔養殖時,鱔種苗供應是個關鍵問題。此外,要注意留親鱔種時不能只選擇粗大的,防止都選擇了雄性而缺少雌性。
二、飼養管理技術
1、飼養做好"四定":
(1)定質:指黃鱔的肉食飼料必須鮮活,切忌投喂腐臭食物。喂的配合飼料,也切忌變質發霉;營養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一定要有保證。其主要餌料要以動物肉為主,人工配給的植物餌科如麩皮、米糠、餅粕及瓜菜類輔之。黃鱔對餌料選擇性較強,一經長期攝食某種餌料,就很難改變其食性,故在飼養初期,必須不斷馴飼,投喂一些來源廣、價格低、增肉率高的混合餌料。并要求動植物餌料合理搭配,使餌料的蛋白質含量達35%一40%。
(2)定量:指餌料投喂量隨溫度升高而逐漸增加,在11月一翌年4月每日投餌一次每次的投餌量約占黃鱔體重的3%-4%;5、9、10三個月,每日投餌兩次;投餌量為5%-8%, 678食量最大,日按兩次,可投喂8%-10%。
(3)定時:因黃鱔習慣于夜間覓食,故放養初期投飼應在16:00-17:00時進行,待其逐漸適應后,提早投飼,最后改在白天投飼,在生長旺季每天上、下午各投1次。
(4)定位:因鱔池中應有固定食臺,食臺用木框加聚乙烯網布做成,食臺固定在一 定位置上,飼料投于其上。若沒有固定食臺,則選擇固定投飼的地點。
2、管理做好"五防"
(1)防水質惡化:養鱔池要求水質"肥、活、嫩、爽",溶解氧在2毫克/升以上。當水質嚴重惡化時,鱔前半身直立水中,口露出水面呼吸空氣。俗稱"打椿"。發現這種情況,必須及時加注新水解救。為了防止水質惡化,一般每5-7天換水一次,夏季高溫時,要每天撈掉殘餌,增加換水次數,4-5天換水一次,注入池中的水溫差不能超過5℃,否則黃鱔因溫度驟降而引起死亡,水位要比春秋季高,保持在25-30厘米。
(2)防溫度過高或過低:在炎熱的酷暑季節,應注意遮蔭、降溫,其方法是在池中種植一些遮蔭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或水浮蓮,或在池邊搭棚種藤蔓植物,并經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溫。冬季鱔種越冬時,要注意防寒、保暖。當水溫下降到10℃以下時,應將池水排干,但又要保持一定水分,并在上面覆蓋少量稻草或草包,使土溫保持0℃以上,以免鱔體凍傷或死亡,確保安全過冬。
(3)防黃鱔逃跑:黃鱔善逃。逃跑的主要途徑有:一是連續下雨,池水上漲,隨溢水外逃;二是排水孔攔魚設備損壞,從中潛逃;三是從池壁、池底裂縫中逃遁。因此要經常檢查水位、池底裂縫及排水孔的攔魚設備,及時修好池壁,堵塞黃鱔逃跑的途徑。
(4)防病治。狐S鱔在天然水域中生病較少,隨著人工飼養,密度加大,病害較多,常見的有飼養早期,鱔種苗因捕捉運輸,體表受傷,易感染生;飼養中間,因水質惡化或養殖密度過大易發;外購、外捕的鱔種苗體內大都有寄生蟲或養殖中感染寄生蟲后而發病。因此,在鱔種苗放養時和養殖過程中,藥液浸泡或藥液遍灑水體消毒、藥餌驅蟲等,要主動采取措施,以防為主。
(5)防牲畜家禽危害:養鱔池水較淺,牲畜家禽容易獵食,應采取相應措施予以預防。
三、餌料供給技術黃鱔最喜歡吃的是活餌料,要能保證在生長期有足夠的活餌供給,養殖戶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安排不同季節的餌料供給,一般有以下方法:
1、養殖"茬口"的合理安排 通過食物鏈的轉 化為養鱔提供部分飼料,在早春時可以在黃鱔池中引進一些蟾蜍,培育小蝌蚪或放一些螺螄,黃鱔能去殼食肉,甚至能連殼吞下。
2、蚯蚓的采集及繁殖 蚯蚓是鱔魚最愛食用的鮮活餌料,鱔魚體重的增加幾乎60%以上是依賴于蚯蚓的投給,由于養鱔需求量大,光靠人工搜集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可以利用池邊空地進行人工培育。
3、雜魚、螺、蚌的捕撈 在小溪、溝渠、湖汊中捕撈到魚是,大的來出售、食用,小的用來喂養鱔魚。螺、蚌類分布較廣,只需用趟網或蚌耙撈取即可。捕得的小魚、小是經切碎后投喂;螺蚌類則去殼后取肉切細或絞碎作補充飼料源。
4、水蚤、輪蟲的撈取 每天清晨,到小溝或有機質豐富的廢水塘內,25號浮游生物網撈取,撈得后挑掉一些臟質,即可喂養鱔魚。
5、蠅蛆的收集及培殖 蠅蛆不僅可采集,也可自己培植。如在鱔池上吊上一些豬腸、魚腸、腐肉,讓其自行腐爛、變質,經蒼蠅叮咬后生蛆,掉入池中作餌料。
6、屠宰場下腳料的合理利用 把畜禽的下腳料如血液,心肺與其內臟收集起來,沖洗干凈后切細或絞碎煮熟后喂鱔。
7、新鮮豆漿的配制 豆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故投喂新鮮豆漿,可以緩解鱔魚餌料的不足。
8、飼養黃粉蟲 黃粉蟲是黃鱔特別是幼鱔的好飼料,易飼養,只需麥麩和青菜葉即可,一般養殖條件下大約2公斤麥麩可生產0.5公斤鮮黃粉蟲。
9、蠶蛹的回收再利用 從繅絲廠購買來的蠶蛹,曬干后投到鱔池中,養鱔效果也好。
10、拓植瓜果、蔬菜、豆餅、菜餅、米糠、麩皮等,盡管這些植物餌料鱔魚食后體重無明顯增加,但在鱔魚主食脫節的情況下,也可應急,投放的方法為:將瓜果、蔬菜切成條狀、絲狀投喂。
四、黃鱔的囤養管理技術:黃鱔在全年的銷售中有較大的季節差價,因此在城郊有許多黃鱔專業囤養戶。一般是從8月份開始收購黃鱔,囤養到春節前后出售,囤養也要有技術,否則會出現黃鱔大批死亡,下面介紹囤養技術:
1、囤養前的準備工作
(1) 鱔體消毒 囤養略人池前一般要先進行消毒,消毒方法見病害防治部分。
(2) 囤養密度 囤養密度要根據囤養池的底質、水質、理化因子以及養鱔者的管理技術水平等方面綜合考慮。一般個體的成鱔(8-10尾/公斤)囤放密度為:10-25公斤/平方米。如果是初次養鱔或經驗不足時,囤放密度應適當降低,相反,還可適當提高。
(3) 囤鱔入池方法 囤養鱔數量較多時,可采用間日分級多次投入。先放入較大個體,待大個體全部進入泥土中,再放入一般個全,后放入稍 小個體,囤養過程中,捕到或購到黃鱔經消毒后隨時可入池。囤放時,盡量使黃鱔全池分布均勻。 切實把握好囤放密度。
2、囤養管理囤養管理期從甲放鱔人池之日起(一般在11月中下旬)至春節前后,管理前階段,水溫在10零一15Y之間,黃躇仍攝食,此時要做好投飼、水質、防病等方面管理。當水溫下降到10cC下時,黃鱔就進入冬眠,水溫在5Y以下時,則須進行越冬防凍管理。
(1) 囤養期前階段管理黃鱔喜食鮮活的動物性飼料。最喜食蚯蚓、蠅蛆和河蚌肉、囤養時最好投喂這些鮮食料。投飼一般在囤放2-3天后進行。第一次投飼量為囤鱔總重量的1%-2%。次日檢查,如果飼料基本吃盡,投飼量可增加到總重量的2%-4%,如有較多剩余,則適當降低投飼量。投飼量常根據水溫的變化進行調節。水溫高可多投,水溫低應少投或不投,黃鱔在長期饑餓時,有自相殘食的習性,所以投飼一定要充足。囤養階段,對投喂的飼料必須新鮮量足,并及時清除殘餌,加注清水,預防感染疾病,防止水質敗壞。投飼原則是晴天多投飼,陰天少投,雨天不投。投飼應堅持到黃鱔完全拒食為止,這樣可有效防止囤養期間黃鱔掉膘。
(2)越冬管理秋末冬初,水溫降到10℃以下,黃鱔停止攝食,開始鉆入泥下20-40厘米處進行冬眠。此時,要做好越冬防護工作,其主要方法是排干池水,并始終保持土壤濕潤及表面清潔。雨天、雪天要做好排水、除雪工作,不可使池中有積水、積雪等。嚴寒冰凍來臨之前,需蓋一層干草防凍。在冬眠期間,鱔池內不可隨意走動或堆積重物,以免壓實地下孔道,造成通氣堵塞,影響黃鱔的呼吸,一般為了易管理、易捕,而不采用深水越冬。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