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鰻魚凹凸病是由微孢蟲寄生引起的。它病程緩慢,雖不象指環蟲、車輪蟲等寄生蟲疾病使鰻魚迅速致死,但難以治療,魚體一旦形成凹凸即失去商品價值,且傳播性強,因此是一類危害性較大的疾病。筆者近幾年接觸了幾例凹凸病的實例,現將該病的一些基本情況介紹如下:
1、病原
鰻魚凹凸病的病原為鰻匹里蟲,屬微孢子蟲目。孢子小,
構造簡單。鰻匹里蟲寄生于體側肌肉內,孢子散布于肌肉組織內外,同時使周圍組織溶解,體表內陷,呈現凹凸不平,故稱之為凹凸病。
2、流行與危害
本病流行期無特別限制,在15-30℃的水中皆可感染,溫度愈高孢子發育愈快,但在25℃以下病程非常緩慢。幼鰻、成鰻均可被感染,在加溫的養鰻池內,白仔鰻就有患病的。該病對幼鰻危害尤為嚴重,即使不死,出不能育成有商品價值的成鰻,而且極易傳播,孢子在水中或拌入飼料中投喂均可引起感染。病鰻初期食欲不減,隨病情發展仍有一定的索食能力,經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會發現外部特殊病變,雖仍有緩慢生長,但已失去商品價值,而且—旦感染其他病菌,就會全身肌肉受侵、衰弱而死。日本鰻、歐洲鰻、美洲鰻均可感染此病。
3、診斷
凹凸病的診斷比較容易,僅從外觀上就可初步診斷:鰻魚體表有明顯的不規則凹凸,以手接觸鰻魚,凸部堅實而凹部柔軟,確診要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鰻匹里蟲。撕去鰻魚表皮,在肌肉凹處可看到白色乳狀物(有時不太明顯),用鑷子輕刮粘
液,在10x40的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大小不等的孢子囊,鰻匹里蟲的孢子和孢子囊,內部結構要在電鏡下才能看清楚。
4、防治方法
到目前為止,該病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防為主,做好以下三點工作:
(1)放養前宜翻土曬干,并用大劑量的生石灰徹底清塘;
(2)收購過程中小心觀察魚體,避免購進病鰻;
(3)飼養時避免密度過大,保持水質良好。起捕、分選中發現病鰻應立即挑出燒毀,以防感染。
對于發病后的治療,筆者曾嘗試過升溫的方法,有一定的療效,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將發病池的水溫緩慢升至34-35℃(每天升溫2℃左右),保持3-4天后再將溫度緩緩降至正常,這期間減少投餌量和換水次數。注意如果與其他寄生蟲疾病及某些細菌性疾病并發,不可貿然升溫。另據資料報道,口服煙曲霉素也可治療,每噸鰻每天用50mg煙曲霉素拌飼投喂,每次連續服藥5天,停一天,反復4次,有一定的效果,養殖者不妨試試。(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