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病防治是養魚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如何正確診斷魚病,是廣大養魚戶必備的常識,現結合筆者近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如下,供參考:
一看活動情況:健康的魚一般成群集游,行動靈活,反應敏捷,稍一受驚立即逃潛。病魚則離群獨游或停滯水面不游,受到驚嚇后略向下潛,隨即又游出水面;當魚患有粘孢子蟲病或虱病等寄生蟲病時,會在水面發狂打轉或在水面作斷續的跳躍,當魚患有中華鳋病或復口吸蟲病時,會出現尾巴翹出水面或狂游打轉。
二看攝食情況:健康的魚食欲旺盛,搶食能力強,投食后很快來食場搶食,且每天食量穩定,如果魚的食量突然下降,甚至絕食,則證明魚有疾病,應立即檢查發病原因。
三看魚的體色:健康的魚體色鮮艷,生病的魚體色暗淡,有的出現斑點;有的頭部和背部發黑;有的尾鰭發白。
四看魚的體形變化:健壯的魚頭小、背寬、肌肉厚,肥滿度好,病魚則相反,看上去干癟、瘦弱甚至魚體彎曲、畸變。
五看病魚組織癥狀:魚的病灶是診斷魚病的主要診據,若病魚體表充血,發炎、鱗片脫落則為赤皮病;病魚尾柄及腹部兩側有火烙樣紅斑或表皮腐爛則為打印病;生有棉絮狀的白色物則為水霉病;體表粘液較多并有小米粒大小,形似臭蟲狀的蟲體為鲺病;部分鱗片處發炎紅腫,有紅點并伴有針狀蟲體寄生則為錨頭鳋病;鰓絲發白呈貧血狀,很可能是鰓霉病或球蟲病;鰓絲末端掛著像蠅蛆一樣的白色小蟲時則為中華鳋病;鰓部浮腫,鰓蓋張開不能閉合,鰓絲失去鮮紅色呈暗淡色則為指環蟲病;解剖魚腹查看,若腸管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紅色,腸壁不發炎則為出血病;無血發炎且伴有大量乳黃色粘液則為腸炎病;腸道呈血色且前段腫大,腸內壁有許多白色絮狀小結節則為球蟲病或粘孢子蟲病。
六看魚病寄主:如腸炎病、出血病只發生在草、青魚上,球蟲主要寄生于青魚,鰱鳙魚不發生此病;中華鳋病只有鰱、鳙魚感染,青、草魚則不發此病;鯉魚嗜子宮線蟲病和豎鱗病則只發生在鯉魚身上,鰱、鳙魚等則不發生此病。
七看魚的生長階段:如劍水蚤僅危害孵化一周的魚苗,打粉病、白頭白嘴病則多發生在魚苗階段。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