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大口鯰是分布在長江以南大型水域中的名貴經濟魚類,具有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等諸多優點,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肌間刺少、腴而不肥,深受廣大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的歡迎,在歐美、港澳臺地區市場一直看好,目前國內市場價在15元/500g左右。由于其生長速度極快,且同類相殘現象嚴重,所以在其不同養殖階段,飼養管理必須相應跟上,才能確保養殖效益的提高。
一、親魚培育階段南方大口鯰在長江以南地區,一年四季都能生長,以夏秋季長勢最旺,日增重達3~5g。其生存適溫0~38℃,最佳生長水溫25~28℃,低于18℃或高于30℃生長緩慢,水溫8℃左右不完全停食,升至32℃完全停食。水中溶氧5mg/L以上生長最快,低于2mg/L出現浮頭,低于1mg/L泛塘死亡,PH值適宜范圍7~8.4。南方大口鯰的親魚培育是人工繁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親魚性腺發育及繁殖工作的成敗。大口鯰親魚培育的餌料有活餌和人工配合飼料兩種。對于野生的大口鯰親魚,因其食性短期難以轉變,應以活餌為主,投喂鯉、鯽、泥鰍、小雜魚等,適當搭配畜禽內臟,每周投喂一次。對于人工培育的親魚,可采用專門的親魚配合飼料,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要達到52%左右。在親魚培育期最好采用人工配合飼料與鮮活餌料交替投喂,效果更好。
二、魚苗培育階段剛孵出的魚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黃為營養,2天左右,卵黃開始慢慢消失,仔魚能夠正常進行水平游動時,便可下塘開口吃食。魚苗的開口飼料可用熟蛋黃或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方法是:將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用紗布包好,在盛水的盤中擠壓蛋黃,使其形成蛋黃顆粒水漿,全池潑灑。隨著魚體不斷長大,可投喂水蚤,搖蚊幼蟲、水蚯蚓、蠅蛆及各種小家魚苗,或喂些蠶蛹粉、豬血、人工幼苗配合飼料等。投喂量以下次投餌前池中略有剩餌為宜,這樣可避免因投喂不足導致魚苗間互相殘食。注意投喂生物餌料時應嚴格進行消毒后才能使用,可將生物餌料洗凈后放入3%的食鹽溶液或0.5ppm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3~5分鐘,以防止病原體入池后誘發病患。
三、魚種培育階段魚種培育時期,大口鯰經歷由吃活餌料轉變為吃人工配合飼料的轉食過程,同時這段時期大口鯰相互殘食最為嚴重,此時要投足大口鯰最喜愛的飼料。魚種達5cm后,即須投喂人工配制的轉食飼料,其基本成份是魚粉、蠶蛹粉、豬血粉、酵母粉、餅粕和小麥等,外加誘食劑如魚肉糜、蝦蟹糜、動物肝臟糜等。轉食過程7~12天,每日投飼2~3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5%~20%。在70%的魚種均能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時,即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每天2次。配合飼料成份要求:粗蛋白42%~48%,粗脂肪8%~10%,糖25%~30%,粗纖維6%~8%,另加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四、成魚飼養階段大口鯰的養殖方式主要有池塘主養、套養、網箱、稻田養殖等。
在池塘養殖條件下,要求面積在5畝以下,一般以1~2畝為宜,水深1.5~2m,水源要充足,進、排水方便,最好配備增氧機。放種前要進行清塘消毒,以殺滅池中病原體和野雜魚,減少魚病發生機率。池塘主養時,每畝放種800~1000尾,規格為每尾8~12cm,飼養140~150天,當年可養成平均尾重500克以上的商品魚。在小型野雜魚較多的池塘,也可以適當套養一些大口鯰魚種,既可減少主養魚爭食對象和抑制魚病發生,又可增產增收。在養殖過程中,要求放養的魚種優良純正,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投喂飼料主要是人工配合飼料,要求粗蛋白質36%~42%,顆粒直徑3~5mm。有條件的地方可投喂鮮活動物性飼料,包括各種野雜魚、家魚苗種、羅非魚自繁仔魚、動物內臟、蚯蚓、蠅蛆、螺蚌肉等,這些飼料質量好,但數量有限,適合農家小規模養殖。一般成魚飼料中可按以下配比:魚粉25%,花生仁粉18%,酵母粉5%,魚油1.1%,玉米粉10.4%,復方氨基酸2%,預混料2.5%,加工中要注意原料盡可能粉碎,并且粘合劑質量要好,以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1小時左右不松散,以提高飼料利用率。
在網箱養殖條件下,網箱應設置在背風向陽、水面開闊、水位穩定、水質清新、水源無污染且交通方便并有一定風浪或有緩流的水域,要求水體溶解氧豐富,且水庫水利設施齊全,不易受洪水沖擊。水深5m以上,透明度80cm以上,全年22℃以上的水溫有3~5個月,水中溶氧3mg/L以上,PH值在7~8.4。網箱養殖大口鯰時,主要投喂配合飼料。據專家介紹,根據大口鯰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生產上通常采用4個飼料配方,即轉食飼料、魚種飼料、成魚飼料和秋后飼料。配合飼料要求蛋白質含量40%~50%,其中轉食飼料中達45%~48%,成魚飼料配方中粗蛋白含量為35%即可。一般魚種飼料配方為:魚粉40%,淀粉15%,黃豆粉10%,酵母粉5%,花生仁粉20%,骨粉5%,魚油3%,預混料2%。成魚的飼料配方為:魚粉25%,淀粉18%,大豆粉18%,花生仁粉18%,酵母粉5%,玉米粉10%,魚油1%,復合氨基酸2%,預混料2.5%。在飼料加工中原料要盡可能粉碎,并且粘合要牢,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1小時左右不松散,以提高飼料利用率。大口鯰屬底層魚,在網箱中養殖時,一般個體較小的在水體中層攝食,個體較大的在底層攝食,小個體愛吃腥、軟質飼料,稍大的才愿吞干、硬顆料飼料。不論大小規格的大口鯰,幾乎沒有浮上水面搶食的習慣,較喜在箱周及4個箱角棲息活動。因此,網箱內必須設置飼料臺,一般每10㎡設1個,懸掛在箱內離網底20~30cm處。投喂時將飼料撒在飼料臺上方水面,在飼料顆粒逐漸下沉的過程中被大口鯰吞食。其投喂量在大口鯰全長5~10cm時,日投餌率為魚體重的8%~10%,日投3~4次;全長10~13cm時,日投餌率為
4%~6%,日投2~3次;全長在23cm以后,投餌率可降為1%~3%,日投喂1~2次。每天最后一次投餌可安排在晚上10時左右進行。一般2~3kg配合飼料可長1kg大口鯰。
在稻田養殖大口鯰的條件下,可以投喂從其他水域中捕獲的野雜魚或以廉價的低值魚作為飼料,也可將這些小雜魚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混合其它植物性飼料,以面粉粘合制成混合餌料投喂,既方便又實惠,能滿足大口鯰小規模養殖的營養需要。如果稻田養殖規模較大時,則須采用人工配合飼料投喂。
在成魚養殖時期,還要抓好管理。一是調節水質:池塘養殖時,每隔3~5天要換水一次,每次換掉池水的1/4~1/3,如池塘長期有微流水注入,可適應增加放養量。網箱養殖時,要經常刷箱洗箱,保證箱內外水體充分交換。二是防治病害:大口鯰比其他魚類抗病能力強,常見病不多。成魚階段易患腸炎病、打印病、鲺病等,這些病害發生的原因,往往是水面消毒不好,魚種放養過多、水質變壞未能及時改善,投喂的餌料帶來病原體等。所以首先應以預防為主,魚種下水前要經過消毒處理,同時每半月用生石灰消毒水體一次。一旦發病,應及時治療。另外,在大口鯰養殖中,要加強管理,防害防逃防驚嚇,給其生長創造一個優良的外部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