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蜈蚣、蚌殼蟲(又稱蚌蝦)是嚴重危害魚苗的水生害蟲。近年來,有的農民朋友對培育繁殖的魚苗常遭受水蜈蚣、蚌蝦的危害而深感困惑。若按照下列方法,可有效防治水蜈蚣、蚌蝦對魚苗的危害。
水蜈蚣危害及防治:
①危害。水蜈蚣又名水夾子,是龍虱的幼蟲,對魚苗危害較大。水蜈蚣的體形為圓柱狀,具有13寸鉗狀大顎,很像蜈蚣的毒螯,因而得名。幼蟲呈灰白色,以后蛻皮長大,長約3厘米。常用尾部露出水面呼吸。水蜈蚣是一種非常兇猛貪食的水生害蟲,經常用大顎將魚苗夾死而吸食其體液。但水蜈蚣對3厘米以上的夏花魚種危害不大。
②診斷及防治。在水蜈蚣危害嚴重的池塘中,細心觀察
時常可看到水蜈蚣追趕咬夾魚苗的情況,在塘邊也可以看到水蜈蚣在水中“蠢蠢”游動、伺機為害。防治時,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是放養前防治。即魚苗池在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1次,即可有效殺滅水中的水蜈蚣及幼體;二是飼養時防治。即魚苗在飼養培育過程中,應隨時注意防治水蜈蚣的危害。如發現池中有較多的水蜈蚣,可用0.4-0.5×10-6晶體敵百蟲(90%)全池遍灑,即能有效地殺滅。
蚌殼蟲危害及防治:
①危害。蚌殼蟲(又稱作蚌蝦),屈節肢動物的甲殼綱介形目。常生長在淺水泥底的水體中,能引起魚苗大量死亡,我國已發現圓蚌蝦和狹蚌蝦等6種危害魚苗的水生蚌蝦害蟲。研究表明,蚌蝦是雌雄異體。圓蚌蝦的體形像小蚌,近似圓形,殼長3.8-4.5毫米,高3.5-3.9毫米,半透明,殼面具同心圓生長線6-7條,殼腺大而清晰。狹蚌蝦比圓蚌蝦略大,為長橢圓形,殼長9.2-10.5毫米,高5.8-6.5毫米,有17-19條同心圓生長線。蚌蝦在池塘大量出現(如數量很多)時,能使水體翻滾和變色,幼魚不僅不能正常生活和攝食,而且蚌蝦還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有時還可引起泛池現象。此外,由于蚌蝦奪取水中的養料,能致使魚苗因營養不足而生長緩慢,甚至引起魚苗大量死亡。
②診斷及防治。當發現幼魚大量死亡時,如果池塘水色有很大變化,除鏡檢病魚是否有病原侵襲外,還可取少量池塘底層水靜置沉淀,然后取樣在解剖鏡下觀察,檢查是否有大量蚌蝦存在。防治時,用0.1-0.2×10-6晶體敵百蟲全池均勻遍灑,72小時后即可將蚌蝦全部殺死。(摘自齊魯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