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塑料瓶扎捆養鰍技術,適合小水體精養池,現將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塑料瓶的改造
塑料瓶通常使用500毫升或600毫升的純凈水廢棄瓶。首先將瓶蓋去掉不用,然后用剪刀將瓶底剪開去掉一半,再在去掉瓶底的半面瓶身上打孔,孔徑1毫米左右,孔距1厘米,最后將瓶內裝入一半的粘性泥土,泥土不能將瓶口堵塞。
二、扎捆擺放
塑料瓶改造完畢后,每6-10個為一組用細繩扎捆系牢,然后成排成垛擺放在水池內,一般垛距5-10厘米,排距10-20厘米,垛頂距水面20-30厘米。
三、苗種放養
苗種放養前首先將水質培肥,透明度30厘米左右,并投放一定數量的紅蟲或搖蚊幼蟲。然后按照每瓶3-5尾的數量投入鰍種,鰍種體長要求3厘米左右,投放前用5%的食鹽水浸泡10分鐘左右,消毒防病。水溫穩定在18℃時即可放養苗種。
四、飼養管理
鰍種放養三天后即可投喂。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都可作為泥鰍的餌料,但泥鰍對動物性飼料非常貪食,故動物性飼料不宜多喂,以免造成泥鰍因吃食過量而死亡。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時和下午5時左右各—次。日投餌量為全部泥鰍體重的3%-5%,具體數量要根據天氣、水質和泥鰍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除合理投喂外,還要及時更換新水,調節水質,并根據水體的大小,安排相應型號的增氧機。高溫季節應采取遮蔭防暑措施,以防水溫過高造成泥鰍“夏眠”,一般當水溫達到32℃以上時,泥鰍便因躲避炎熱而不食不動。此外還應作好防病工
作。
五、捕撈
根據泥鰍的生長情況,應及時將大規格泥鰍捕出,一般體長10厘米的泥鰍即可捕出上市。捕撈時將水緩慢放出,拿出塑料瓶即可,可結合換水進行操作。(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