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大菱鲆體色異常
大菱鲆與其它比目魚類一樣,在人工育苗中常出現高比例的體色異常魚,主要是有眼側色素發育不良出現變白現象,稱為“白化”。有時無眼側出現黑褐色色素,稱為“黑化”。兩者有時同時發生,決定“白化”的發育階段為仔魚全長8mm-10mm左右。根據這幾年的育苗工作經驗,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換水量大,氧氣充足,氨氮低,“白化”率也低。
(2)餌料中的DHA、EPA含量高,“白化”率低,所以投喂輪蟲和鹵蟲必須進行強化。
二、大菱鲆鰾器官發育對育苗成活率的影響
大菱鲆苗種培育比起牙鲆育苗成活率更低得多,從初孵仔魚至30mm稚魚,一般情況下,成活率5-10%,成活率較多為10-15%,成活率的高低除與卵子質量、餌料的數量、質量、水質條件外,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大菱鲆仔魚的開鰾。我們在大菱鲆人工繁殖中發現,相當數量的死亡仔魚,具有發育異常的鰾器官。我們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對大菱鲆鰾器官的組織形態學特征進行了描述。在水溫14℃以下,大菱鲆初孵仔魚的消化管呈直管狀,鰾原基本不能辨別。孵化后第2天鰾的形成開始,孵化后第5天,觀察到鰾管,開口于賁門部;第8天鰾器官首先充氣,至第19天大部分仔魚鰾中充蕩氣體,氣量最發達。
1、仔魚的變態與鰾器官的退化幾乎同時進行。
轉化后第25天,鰾前端所氣腺上皮細胞退化,只余腹部的氣腺上皮,孵化第47天,氣腺上皮完全消失,幼體開始營底棲生活。至第63天,鰾器官完全消失,幼魚開始轉入底棲生活。大菱鲆仔稚魚發育正常的鰾器官通常比較小,在未充氣的鰾器官中還發現有中等程度的炎癥。
鰾器官可以看作大菱鲆的仔稚魚的脊柱和胃之間的一個氣墊,提供一個既可以向背部,也可以向腹部的壓力,確保仔魚的正常發育。牙鲆,在其整個生活史中,鰾器官并不出現,其浮游仔魚階段較可早,大約在30日齡左右就可以營底棲生活。在40多日齡基本上全部轉入底棲生活,比大菱鲆提早20多天。根據海產魚類育苗生產實踐上的觀察及前人的研究結果,總結:(1)發育異常的鰾器官可導致仔稚魚死亡,發育異常包括兩種情況:一是鰾不充氣,二是鰾內無氣體。
(2)鰾充氣過大,造成鰾的過度膨脹。鰾器官未充氣的仔魚比鰾器官充氣的仔魚需消耗更多能量才能捕捉到餌料,并且它們對應激反應更敏感,因此成活率將會降低。
2、鰾器官的發育異常導致脊柱前彎
我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鰾的開腔率:
(1)加強親魚的強化培育,提高卵子的質量
(2)控制充氣量
(3)保證仔魚的餌料質量
(4)清除水表面的油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