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病和其它動物疾病一樣,既要治療,也必須預防,兩者缺一不可。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魚病的防治只有采取 "全面預防,積極治療"和"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積極方法。才能減少和避免魚類因病死亡。才能保證池塘的養殖產量和產品質量。因魚類生活在水中,它們的活動不易查覺,一旦發生魚病,很難做到及時發現,而且正確診斷和治療也都有一定困難。即使是通過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也避免不了經濟上的重大損失。所以要重視魚病的預防工作。
春季雖然不是傳染性魚病的流行季節,但我地區主養魚類仍有水霉病、豎鱗病流行的可能。這兩種病雖病原不同,其感染發病機理相同,都是由于魚體擦傷后感染病原引起的。危害程度雖不大,但也可在個別池塘中流行,造成嚴重損失。所以春季魚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掉以輕心。
一.水霉病
又稱"膚霉病",對寄主無選擇性,各種飼養魚類,從卵至成魚都可感染。一般在拉網、過數、運輸后,魚體受傷而引起。在密養和越冬池,最容易發生此病。世界各國均有流行。
【病原】 在我國淡水魚魚體中發現的膚霉有十多種,但最常見的種類是屬于水霉(Saprolegnia)和綿霉(Achlya)兩屬。菌絲為管形沒有橫隔的多核體,附著在魚體損傷處的部分為內菌絲,它纖細而分枝繁多,深入至魚的皮膚和肌肉,并具有吸收養料的功能;在魚體外部的部分為外菌絲,它較粗壯而分枝較少,可長達3厘米,形成肉眼能見的灰白色棉絮狀物。水霉同時具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繁殖方式。
附著于死魚的霉菌在12~24小時可蔓延至全身。
【癥狀】 病魚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癥狀當肉眼能看到時,菌絲已向魚體傷口侵入,并可深入至肌肉,蔓延擴展;向外生長的菌絲,似灰白色棉毛狀,故俗稱"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種酵素分解魚的組織,魚體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魚動作開始焦燥不安,運動不正常,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魚體負擔過重,游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后瘦弱而死。在魚卵孵化過程中,此病也常發生。感染了霉菌的魚卵,菌絲侵入卵膜內部,而后在卵膜外部叢生,嚴重時造成大量死亡。
【診斷】 感染了水霉的病魚或魚卵,由于外菌絲長滿成棉絮狀,故肉眼就可以診斷。但由于水霉的感染往往首先是由于魚體受傷,細菌或寄生蟲入侵而發生炎癥后引起。因此,當發現水霉病時,應多檢查一些病魚,以確定引起魚的死亡是由于水霉感染還是其他的魚病。確診后才能進行針對性治療。
【預防】 1.用生石灰200 PPm徹底清塘,也可用20PPm漂白粉消毒,以減少此病發生。2.在捕撈,過數、搬運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3.放養前要用藥物浸浴消毒。預防水霉病最有效的藥物是孔雀石綠,浸浴濃度為10PPm,時間10~15分鐘。春季放養時也可以使用三合劑:孔雀石綠4~5PPm、痢特靈10~15PPm、敵百蟲10~15PPm。浸浴時間10~20分鐘。實踐證明預防水霉病效果十分明顯。4.魚卵水霉病的預防要采取綜合措施。魚巢使用前先進行消毒棕櫚皮要經過蒸煮,柳樹根、金魚藻等要用孔雀石綠10 PPm浸泡10分鐘。帶卵魚巢可用7 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10~分鐘。每天一次連續兩天,以后每日早晨和傍晚用60~100 PPm的孔雀石綠溶液在孵化架附近水面噴灑一遍使孵化架周圍的水呈現淡綠色。流水孵化的魚卵,每隔6~8小時,遍灑一次孔雀石綠,使孵化水成淡綠色。直至魚苗將要孵出時為止。
【治療】1.魚種、成魚、親魚可采用0.15~0.2PPm孔雀石綠或2~3PPm 的亞甲基本蘭全池潑灑。隔2天再潑一次2.親魚可用1%孔雀石綠軟膏或磺胺軟膏或用1%孔雀石綠水溶液、1%高錳酸鉀水溶液、碘酒涂抹傷口。病情嚴重時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鏈霉素,每公斤魚10~20萬單位。3.用400 PPm的食鹽和400 PPm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或浸浴。4.同時服用抗微生物藥(如磺胺類、呋喃類、抗菌素等),以防治細菌感染,療效更好。注意:對孔雀石綠敏感的魚類(如白鯧、鱖魚等)禁止使用。
二.豎鱗病
又叫"鱗立病"、"松球病"、"松鱗病",是魚體受傷后感染細菌,引起鱗囊內積聚液體,鱗片豎立的一種魚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金魚以及熱帶魚的一種常見病。我國南方飼養的草魚、鰱鳙有時也感染此病。
【病原】 尚未完全查明,初步認為是<水型點狀假單胞菌>。國外報導認為是一種循環系統的疾病,由于淋巴回流障礙而引起。
【癥狀】 明顯的癥狀是鱗片豎起。病魚體表粗糙,因豎起的鱗片向外張開,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內積聚著半透明呈含血的滲出液,使鱗片豎起。在鱗上稍加壓力,就有液狀物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隨之脫落;腹腔膨大有腹水;有時鰭基部和皮膚表面還伴有充血;眼球突出。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如不及時治療,持續幾天后死亡。
【診斷】 根據癥狀及鏡檢鱗囊滲出,見有大量短桿菌時可作出診斷。但必須注意,當大量魚波豆蟲寄生在鯉魚鱗囊內時,也可引起豎鱗癥狀,這用顯微鏡檢查鱗囊內滲出液即可加以區別。
【預防】1.挖出過多的淤泥,用生石灰200 PPm或漂白粉20PPm漂白粉清塘消毒。2.在捕撈,過數、搬運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3.放養前用10 PPm的漂白粉水溶液藥浴15~30分鐘,或用15~20 PPm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15~30分鐘,也可使用2~3%的食鹽水溶液藥浴4~10分鐘。生產中使用三合劑:孔雀石綠4~5PPm、痢特靈10~15PPMm、敵百蟲10~15PPm。浸浴時間10~20分鐘。對預防豎鱗病也有很好的效果。4.在發病季節,每月全池遍灑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用藥量視水的pH而定,一般為15~20 PPm)。5.在發病季節,每隔1~2周時間,在食場周圍潑灑漂白粉一粉,消毒食場用量為100~250克(視食場面積大小而定)。或在食場周圍掛漂白粉簍3~6只,每只簍內裝漂白粉100克,每次連掛3天,每天換一次藥。6.發病初期加注新水,可以緩存解病情。
【治療】
1.按常規用量全池潑灑池塘消毒劑如優氯凈(含有效氯56%)使池水成0.5~0.6PPm;魚安(含有效氯83%)使水成0.3~0.4PPm;漂白精(含有效氯60%)使池水成0.5~0.6PPm。
2.內服呋喃唑酮,每公斤餌料中加入呋喃唑酮2~3克,連喂3~6天。
3.按常規內服磺胺類藥物,如復方新諾明(復方磺胺甲基異噁唑)或磺胺二甲氧嘧啶,每公斤餌料中加藥7~10克,連喂4~6天。注意首次給藥量加倍。也可使用長效磺胺磺胺六甲氧嘧啶,每公斤餌料中加藥5~6克,連喂4~6天。注意首次給藥量也要加倍。
4.親魚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鏈霉素,每公斤魚20萬單位。再配合內服藥物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