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海區及布局
1.海區選擇:優良海區的特點是水清流暢,餌料生物豐富,敵害生物較少,泥沙或砂泥底質,不受工業廢水及河流排污影響,低潮時水深6米以上。有條件的單位應向外海發展。
2.規劃布局:養殖區離開海岸1500米以上,以1500畝水面作為一個養殖小區。各小區之間留出200米的生產航道,每隔3個小區留出1000米主航道。大片養殖區之間每隔2海里劃出一條寬1海里的同海流一致的流水通道。養殖筏架橫流設置,筏架間距15米以上。每畝養殖面積占用水面25-30畝。
二、養殖器材
1.木橛:硬雜木,直徑12-15厘米,1/3長度削割成有棱角的尖,中下部鉆直徑2.o厘米的圓孔,孔邊削鈍,每畝8根。
2.橛綆:直徑1.8-2.0厘米聚乙烯繩或朝鮮麻,有效長度為水深的2.5倍,每畝8根。
3.浮綆:直徑1.8-2.0厘米聚乙烯繩,每隔90厘米拴360股聚乙烯繩做成的吊籠扣,每畝4根,每根有效長度90米。
4.紗窗網苗袋:聚丙烯,網目1.5-2.0毫米,規格30厘米×45厘米。每畝1000-1200個。另備墜石80塊/畝,3.7米長苗繩80根/畝。
5.暫養籠:網片為機織多股單絲聚乙烯織成,網孔邊長0.6-0.8厘米,每籠10層,層間距12-15厘米,塑料盤直徑30厘米,小孔直徑0.5厘米,盤與盤之間互相平行,每畝150-200個。籠繩為180股聚乙烯繩,雙股,有效長度1.2米。
6.養成籠:網片為18-24股聚乙烯線結成,網目2.8-3.0厘米,每籠10層,層間距12-15厘米,塑料盤直徑30厘米或34厘米,盤上小孔直徑1厘米。籠繩為240股聚乙烯繩,雙股,有效長度2米,每畝400籠。
7.浮漂:直徑30厘米,浮漂吊繩用360股聚乙烯繩,有效長度1.0米,綁法為“羊角式”,每畝300個。
8.舢板:每10-15畝準備12馬力舢板一只。
三、購苗暫養
1.購苗:時間在5月20日-6月20日,海區水溫16℃以上,規格2.5毫米以上,貝苗附著牢固而且均勻,擺動脫落后能較快分散并附著,在30目袋中的裝苗密度2000粒以下,不要在水色已經變清多日的蝦池中買苗。購苗數量20萬-25萬粒/畝。
2.苗種運輸:
(1)運輸時要做到苗袋濕潤、通氣而不被風吹,防止日曬雨淋。運輸車輛提前檢修,車廂底鋪海錦或海帶萆,并以海水洗凈浸濕。將苗袋整齊排列到海帶萆上,苗袋上面再撒一些海帶草或用濕布遮蓋即可起運。苗種數量多,可按上述方法排列2-3層。
(2)到達后不要把貝苗卸到沙灘上,應把苗袋運到舢板上,晴天時要搭涼蓬或蓋濕白布。舢板內提前洗刷干凈,切勿放海水。
(3)通常要在夜間或清晨運輸,從苗袋離水到掛到筏架上,應在6小時內完成。
(4)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大風降雨天不能起運。
3.適時稀疏分苗:
(1)將所購貝苗每串拴1公斤墜石一塊,掛海區暫養,經5-10天暫養。至殼高0.5-1.0厘米時向紗窗網苗袋分苗,在紗窗網中暫養10-20日殼高規格達1.0-2.0厘米,即向暫養籠分苗。實際分苗時,要根據科研部門發布的敵害生物繁殖情況預報以及苗袋附泥、附雜藻的多少適當提前或推遲。
(2)紗窗網袋和暫養籠的暫養密度寧少勿多,留有余地,避免因分苗周期延長、時間推遲而影響生長。通常紗窗網袋放200粒左右,暫養籠120-150粒/層。
(3)分苗時要搭好涼蓬,抓早晚兩頭進行,避開中午高溫時間,防止日曬風吹雨淋。
高溫期分苗可在海上采用套袋法操作,即把原來的30目袋翻過來裝到紗窗網袋中,如原30目袋中裝苗太多,應在翻過袋后刷下一部分進行稀疏。如果在30目袋中已經出現死亡,電采用套袋法分苗。苗袋翻過來后,在水中蘸一下,使死亡貝苗落入水中,健康個體仍附在網袋。
(4)暫養水層1.5-2.0米,大風后及時檢查,防止墜石丟掉,苗繩互相纏繞。苗袋附泥多時,可在水中來回輕輕擺洗。不要在附著生物多的海區暫養。
四、分苗養成
1.分苗時間:根據貝苗規格、暫養籠放苗密度、籠子干凈程度并結合分苗周期長短確定。暫養籠每層放苗180粒,最遲等到殼高2.8厘米時要向養成籠分苗完畢。每層放苗120粒,可在殼高3.4厘米前分完苗。為方便起見,也可以用重量法確定分苗時間,即在每層貝苗重量800克以前分苗完畢。
2.放苗密度:直徑30厘米的養成籠每層放苗35-38粒。籠盤直徑34厘米,每層放苗50粒。8月1日前進養成籠,每層放80粒,20-30天后按上述密度重新分苗養成。
3.分苗操作:
(1)分苗時干分,縫籠線用45股聚乙烯線,顏色為白、紅、黃等,要保持合適的松緊度。
(2)防止高溫刺激,在貝殼張閉頻繁有較多咬合現象時停止分苗。
(3)防止干露脫水,運苗、倒籠、進篩、分苗、縫籠、掛苗等各環節緊密銜接,不積壓。運輸途中勤潑水,保持濕度。盡量在海區分苗,如養殖區過遠,分完后可在近區暫掛后再倒出去。
(4)避免渾水造成窒息和高溫海水的刺激,暫養籠不要在近岸淺水中長時間堆積,尤其是中午。運苗時船艙要洗刷子凈,艙內墊漂子式木板,使貝苗不與臟水直接接觸。
(5)減少機械損傷,注意輕拿輕放,用網片或塑料圓孔網十七替鐵篩子。
(6)搞好苗種篩選,根據貝苗總體規格,選用大小合適的篩子,將貝苗分為2-3個檔次,分別裝養成籠及暫養籠,使每層的貝茁數量基本一致,規格均勻。貝苗如有死亡應由專人揀出來。
(7)8月10日以前分苗,養成籠可實行“套網”,一個月后脫掉。
4.養成管理:
(1)在雜藻、浮泥、雜貝占據籠壁1/3面積以上時,要適時洗刷清臟,也可以倒籠。如果網籠透水性能基本不受影響,則不必進行該工作。
(2)吊漂方法使用浮力,前期使浮漂保持露出水面1/3-1/2,減少筏架動蕩程度,后期要及時追加浮漂,防止筏架下沉。
(3)大風過后及時出海檢查,丟漂補漂,整理纏繞的籠子筏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9月上旬前后一般要進行一次清除日本蟳的除害活動。
(5)剛分苗時養殖水層為2.5米左右,臺風來臨時及10月中旬后將養殖水層加深到3米左右。各單位可將1/3養成籠的吊繩加長到3.0-3.5米,以減輕同一水層餌料供應壓力。
(6)定期觀測生長存活情況,判斷殼高及體重的增長是否正常。注意觀測海區水質餌料狀況,出現異常情況要分析原因,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五.適時收獲
1.收獲時間:根據養殖面積大小,加工銷售方法、收獲速度和天氣預報情報況確定,一般11月10日開始,12月10日結束。
2.養殖器材回收:與扇貝收獲同時進行。(摘自科學養魚)
采集:姜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