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漁業生產的發展,鰱、鳙、青、草魚種一直供不應求,必須抓緊解決。為此,下面介紹這些魚種親魚的人工繁殖高產措施六條:
一、嚴格選留親魚。秋季至初冬到江、湖、水庫等水域中收集大規格家魚充實后備親魚。要求體表完好、無病、無傷、性腺發育良好,鰱魚體重6kg、鳙魚lOkg、青魚7kg草魚8kg以上的個體。采用大規格家魚,可以培育足夠數量的后備親魚。到催產期間,對每尾親魚再進行嚴格挑選,將體型變態、受傷有病的魚淘汰,清除產齡過長、催產效果差的親魚,使親魚年更新率達到10%左右。
二、科學清整魚池。培育親魚的魚池,要灌排方便,鰱、鳙魚池底有20cm深的淤泥,青、草魚則應少含或不含淤泥。面積667-3335㎡,水深1.5m。放養親魚前將魚池清整,挖去過多淤泥,維修池埂,割除雜草,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清池。
三、合理搭配放養。主養鰱魚的魚池每667㎡敬養鰱魚30-50尾,搭養鳙魚和草魚各6-8尾,主養鳙魚的魚池,每667㎡放養鳙魚20-30尾,搭養草魚8-10尾;主養青魚的魚池,每667㎡放養青魚15-20尾,搭養鰱魚、草魚各5-8尾;主養草魚的魚池,每667㎡放養草魚25-30尾,搭養鰱或鳙魚5-7尾。鰱、鳙、
青、草親魚的雌雄比例1:1--1.5。同時每667㎡放養8-10尾鱖魚和150尾左右仔口花鰱,可控制野雜魚和大型浮游動物(主要是劍水蚤)孳生,又可增加經濟收人。
四、強化飼養管理。鰱、鳙親魚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應采用施肥方法培育浮游生物。一般在親魚放養前每畝投放500-700kg腐熟有機肥作基肥,以后再根據少施、勤施和看水施肥原則追肥。原則上每月追施300-400kg,確保池水肥爽。晴暖天氣要投喂豆餅漿或面粉拌菜餅(2:1)潑漿,讓其吃足,促進性腺發
育。青親魚主要喂螺l蜆等,并輔以豆餅等精料,投喂量以吃飽為度,要保證全年投喂魚體重20倍的螺、蜆和2倍的精料。草親魚以投喂青飼料為主,精料為輔。青料可用青草、黑麥草、山芋藤等;精料可用大小麥、麥芽、豆餅等。投喂量青料最多可達魚體重的30%,精料為魚體重的1%-2%,隨著溫度下降,青綠飼料日漸枯竭,草親魚的攝食強度降低,此時應全部使用精料。水溫高的天氣可隔天投喂,水溫低時則3天投喂一次,一直到越冬停食,開春后又逐漸恢復原來喂料。為保持清新水質,
秋季應4-5天注水一次,冬季視魚池水位注水,保持水深1.5m以上,利于池水保溫;開春后增加注水次數,4月每2-3天注水一次,5月產前天天注水3小時左右,同時增大排水量,使水深降低1.2-1.3m,以促進親魚食欲,提高其性腺發育成熟速度;產后親魚池每2-3天注水一次。
五、注重適早催產。確定催產開始日期的方法是:5月如天氣晴暖,早晨最低水濁連續3天穩定在18℃以上,而近日又無特冷空氣侵襲時可及時催產。成熟親魚,主要依靠經驗從外觀識別,一般雌魚腹部膨大,生殖孔期附近兩側飽滿(并非飽食造成假象)、柔軟并帶有彈性,生殖孔松弛,草魚同時腹部鱗片排列疏松,腹中線下凹,卵巢下墜,似有移動狀,這時催產效果好。雄魚能擠出精液(呈乳白狀),遇水即散開者均可用。每批催產盡可能選自同一魚池,雌雄規格相近,成熟狀況普遍良好的親魚。若池中成熟親魚不能同批全部利用,則盡快回池,及時安排下批催產。一般雌魚每kg體重注射催產劑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國際單位;雄魚減半。可采取1次注射法,即每kg體重用lmL蒸餾水與催產劑配制,在親魚胸鰭基部或背鰭尾棘處,側線鱗上方肌肉注射。
六、優化孵化環節。孵化用水要用過濾網過濾,以防漂浮物和野雜魚等進入,并實行進、排水分離,防止水源重復利用,造成污染。每次孵化前清洗孵化缸、孵化槽,孵化期間提
供適宜水流量,并勤翻動水體檢查底角有無堆積卵苗,發現死魚苗則用柔軟廢稀網撈除,保持孵化水質良好。魚苗點腰后,實行人箱暫養半小時以上,清除漂浮死苗,恢復魚苗活力,輕舀魚苗上杯出售,嚴禁攪起箱底污物混雜苗銷售。(摘自漁業致富指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