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稻田的選擇及準備 養殖泥鰍魚的稻田以弱堿性、少泥沙、雨天不漫溢、保水性強的為好。面積1—5畝,高筑田埂并在埂邊插上防護板材(泥上70厘米、泥下30厘米),進排水口設置金屬防逃網,田內挖寬30—40厘米、深50厘米的“田、井”字形魚溝,設面積為4—6平方米、深60厘米的魚溜2—5個。
二、施肥與放種 施足基肥,每畝用畜肥300公斤,曬4—5天使其腐爛分解,然后蓄水。泥鰍種苗在稻田第一次除草后投放,放養前用30%的食鹽水浸浴消毒10分鐘,然后分點投放,一般每畝稻田放養量為2—3萬尾。
三、日常管理 泥鰍的餌料主要有蠶蛹、蚯蚓、麥麩、豆餅等,放種后即開始投喂。水溫20℃以下,植物性餌料占70%,日投喂量占泥鰍體重的3%;水溫20—25℃,植物、動物性餌料各占50%,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0%;水溫30℃以上,要減少投喂量或不投喂,以免引起泥鰍消化不良,同時加強日常巡田觀察。
四、施用化肥、農藥 放養鰍魚的水稻田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在水稻生長季節,可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畝用50公斤有機肥或5公斤尿素。施用尿素時應與土混合后,投施于水稻的根部。稻田施藥應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水劑進行葉面噴施,粉劑在露水未干時撒施。為改善水質,可在魚溝中潑灑20ppm的生石灰水。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