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控制水溫
水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黃鱔的生長、攝食。黃鱔是淡水魚類中較怕熱的一種魚,其最適宜的溫度為22-28℃。當水溫高于28℃時,其攝食量明顯下降,生長受到抑制。進入高溫季節,
由于鱔池水位較淺,水溫容易升至28℃,因此,盛夏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1.種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可以遮擋部分陽光,便于黃鱔的潛伏,同時又可以改善池塘環境,降低池水水溫,有利于黃鱔生長。但水生植物在鱔池中的種植面積不得超過總面積的1/30種植品種有茭白、水葫蘆、水浮萍等品種。
2.搭棚遮蔭
單純依靠種植水生植物遮蔭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更好地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還需搭建遮蔭棚。一般可采用搭架種植一些絲瓜、黃瓜、扁豆等攀援植物。遮蔭面積只占總面積的2/3,原則是“只照東頭陽,不給西頭日”。
3.勤換水
盛夏氣溫高,池水蒸發快,水位極易變淺,水溫上升快,而
且由于黃鱔養殖密度高,鱔體表粘液分泌量較多,如果池水更新工作不到位,則會使粘液聚積、發酵,使水溫快速上升。因此,要時刻注意水溫,適時換加新水,使水位保持在20-25厘米,最好是1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1/4-1/30
二、水質管理
鱔池的水質應保持:“肥而不腐、嫩而不老、爽而不寡、活而不疏。”
①肥:水色以淡褐色或嫩綠色為好,透明度為25厘米左右,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由于鱔池水位較淺,鱔池中一般不宜施用有機肥料,以免敗壞水質。
②嫩:要求池水不老。老水有兩種特征:一種是水色發白,一種是水色發黃。如發現此類情況應換加新水。
③爽:水色不濃而清爽,透明度不低于20-25厘米。④活:水色要經常發生變化。
三、飼料管理
1.餌料選擇
鱔魚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魚類,以蚯蚓、蠅蛆、螺螄、河蚌肉等鮮活餌料為佳。同時兼投部分植物性食物,如麩皮和瓜果皮之類。
2.“四定”投喂
①定時:盛夏投喂,一般以傍晚為宜,也可略微推遲,這時水溫較低,便于黃鱔的攝食活動。
②定量:一般投餌的量為鱔體重的6%-8%。
③定質:要求做到不消毒不喂(鮮活餌料必須洗凈消毒后投喂),腐爛變質的不喂。
④定點:每10米2設2個食臺,食臺泥面應抹平,略低于水面,把餌投在臺面即可。(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