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來鱔魚的市場價格穩居高位,引起養殖戶的關注,養殖有走熱的趨勢。筆者近年在黃鱔養殖上作了—些探索,在此與同行們一同討論。
一、養殖池的建設
鱔魚工廠化養殖采用水泥池養殖的方式,水泥池的大小一般在20-30米2,近似方形,池高1-1.2米,池壁寬0.3米,池壁上端安上水泥小板,寬為0.6米,沿池一周形成0.15米的倒檐。池底向中央傾斜,中間與鰻池的排污設施相仿,有一排污槽0.3-0.4米見方,蓋有防逃板,底部埋有PC管,通向排水溝。在出水口安上直角彎頭,裝上0.6米長的PC管,稱為水位控制管,作調節池水位高度和排水排污之用。若是雙排池,中間是排水溝,上蓋水泥板作過道。單排池的排水溝設在北面為好,池子東西向排列。
按池底底質狀況來分有兩種養殖方式:一種是有土養殖,底部鋪上0.2米厚的硬土,泥表再鋪上經曝曬后粉碎的淤泥1.0厘米,比較疏松。然后放置上圓弧形的瓦片、打通竹節的毛竹筒或煮過的絲瓜筋等作為鱔穴。另一種是無土養殖,直接在池底放置鱔穴。后一種管理排污方便、防病效果好。食臺用0.3米的木板沿池壁制成環形的平臺。
進水系統:根據養殖規模、用水量的大小設計一個蓄水塔,水塔底部高于養殖池的高度即可,離蓄水塔底部5厘米的上方安一個直徑11-18厘米的出水管,安上總閥通向養殖池。通過變通和分閥通向每個池的進水管,每個池的進水管直徑3.7厘米。在每個池的上檐小板上擱著,進水管成環形。朝著池面鑿上一排密集的2毫米小孔,通過分閥控制進水量,使之成淋水或噴水。(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