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集約化養殖程度的提高,一些常見細菌性病害變得流行和頑固起來,過去行之有效的辦法現在效果不佳,甚至以往所謂的敏感藥物也治療無效。這就要求養殖者加深對細菌性病害的認識和掌握運用更多新的防治措施。
以高效、低毒、無殘留的消毒劑替代抗生素藥物 當養殖品種個體受病菌侵襲而表現明顯癥狀時,往往是不攝食的,企圖通過藥餌挽救之就很困難,投喂抗生素的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只能采用全池潑灑(藥浴)的方法來解救剛剛染病的個體和防止健康群體繼續被感染。而全池潑灑最明顯的作用是殺死水體中和魚體表的大部分病原菌,使水體中病原菌數量降至魚體發病水平之下。實質意義是犧牲少數患病的個體,控制由其散發的病原菌繁殖,保護健康群體不再受到感染。目前已推向市場的二氧化氯、季胺鹽絡合磺、海因類等消毒劑顯然勝過以往常用的抗生素,對各種病原菌、游離病毒、真菌等均有很強的殺滅作用,作用速度快,降解徹底,對提高產品衛生標準,應對關貿綠色壁壘大有好處。
選擇殺菌范圍廣而又安全的消毒劑替代禁用藥物 目前常見的頑固性細菌性病的病原多屬弧菌、氣單胞菌,多是條件致病菌。當魚和水體環境正常時,細菌繁殖受到抑制,不會引起發病。而一旦環境惡化,病菌則快速大量繁殖,并分泌毒素,這時最有效的莫過于前面提出的高效、作用快的消毒劑了。
如二氧化氯組成上是氯化合物,在作用機理上是強氧化劑,氧化力為常見氧化消毒劑(臭氧、雙氧水、次氯酸鈉、高錳酸鉀等)之首。0.1毫克/升濃度5分鐘足以殺死一般腸道細菌,對高等動物細胞結構無影響,無“三致”作用,在pH6~10范圍內使用,藥效不受影響,被世界貿易組織指定為A1級安全消毒劑。
季胺鹽絡合磺則是兩種以上超強消毒活性成份相結合的有機消毒劑,由雙陽離子季胺鹽碘和碘三氧等組成,經濟高效更適用于水體消毒。
上述消毒劑的共同特點是高效(使用濃度0.1毫克/升~0.3毫克/升)、廣譜(可殺滅細菌、病毒、真菌等)、適用范圍廣(酸堿度、有機質及氨氮濃度等相對影響小)、低毒(對魚、人、畜安全度大)、降解徹底、無殘留和無致癌、致畸、致突發變作用。價格便宜,每畝1米水深每次不過幾元錢。
低量多次的施藥方法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 平時所說的有效殺菌濃度只是一個參考值,實際上濃度是隨著單位體積內細菌數量變化而變化的。病原菌的數量水平高低和施藥濃度、次數是成正比的。水體環境條件差,病原菌多,同一有效藥濃度殺菌率要比在病原菌少的水體中低得多,這是因為大量病原菌在被殺死時消耗了一定量的消毒劑,甚至使之降到殺菌濃度之下。如果為了達到殺菌的目的,隨意加大用藥濃度,又有對魚不安全的潛在可能。最簡單又安全的辦法就是控制在高效而安全濃度之內,縮短每次施藥的間隔時間,即在一個療程內逐日連續施藥,甚至每日換兩次水施兩、三次藥。
作為水體消毒,必須考慮到病原菌世代繁殖的時間周期。設想水體中潑灑的藥物因病菌的消耗而引起實際濃度降至有效濃度之下,存活的病原菌則會很快再度繁殖起來而達到致病的數量水平,于是疾病反復發作。采用連續多次施藥并結合換水的辦法,在許多久治不愈的病例中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道理就在于此。
不同消毒劑交替使用,減緩耐藥性的產生 細菌很容易發生變異,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很容易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一種新藥剛問世時,初始效果都較好,但時間一長,則不得不加大濃度,為緩解此種現象,交替使用不同品種消毒劑,可以顯著延緩耐藥性的產生。
推行施藥前水體預處理,節省用藥,排除不利環境因子對治療的干擾 許多環境因子對藥物治療有很大干擾,如酸堿度、硬度、鹽度、溫度、有機物含量及溶解氧等。水體中固體懸浮物、病原菌濃度大時以及藻類過度繁殖等都會消耗相當數量的消毒劑,使原本可以達到有效殺菌的藥物濃度變成無效。施藥前的水體預處理常用方法:以1毫克/升高錳酸鉀或0.2毫克/升二溴海因或3毫克/升~5毫克/升的30%~50%雙氧水(工業用),提前1小時~2小時潑灑全池,多數情況下可節省1/3藥費并提高療效。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