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年春季,我們進行了地下鹵水大菱鲆的人工育歷時三個月,試驗獲得成功。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試驗條件
1.場址 選擇位于壽光市北部咸淡水分界處的營里鎮,距海邊垂直距離約50千米。此地用鹵水進行蝦蟹育苗與成,均獲得成功。
2.鹵水井 深200米的鹵水井一口,鹵水鹽度為30。
3.鹵水調配池 面積5畝,水深1.5米,貯水量5000米3。
4.育苗設施利用蝦蟹育苗池進行,不用改造,長方形水池,水深1米,每池25米3。同時配有小球藻培育池3個,輪蟲培育池2個和鹵蟲孵化池2個。提溫、沖氣等均利用原育苗設施。
5.受精卵來源 從山東威海購進受精卵1.5千克。
二、試驗方法
1.主要技術路線 提取地下鹵水一曝曬及增氧→主要指標化驗→育苗用水配方設計一調整主要離子含量在適宜范圍內→沉淀、過濾→待用。
2.對鹵水分析化驗 僅鉀離子含量偏低,只有80毫克/升,通過添加氯化鉀,調整至150毫克/升左右即可。
3.受精卵孵化條件 鹽度30,pH值7.8-8.6,恒溫15%,布池密度5萬粒/米3水體,中等沖氣量,以受精卵懸浮、分布均勻為原則,不用換水,從第二天起每日少量添加新鮮鹵水。在以上條件下,受精卵孵化一般需要4-5天。
4.幼體培育
(1)仔魚期 初孵仔魚第三天開始攝食,其開口餌料是活輪蟲,密度保持在3-5個/毫升,培育半月后,開始加投鹵蟲無節幼體,密度2-3個/毫升,溫度控制在18℃左右,換水量由30%逐漸增至150%。
(2)稚魚期 溫度由18℃漸升至19℃,以投鹵蟲無節幼體為主,密度保持在5-6個/毫升,后期加投配合飼料進行馴化。換水量控制在3-4個循環。
(3)幼魚期 溫度控制在19℃,以投配合飼料為主,前期日投6-8次,后期3-4次,換水量保持5個循環以上。
(4)鮮活餌料培育 大菱鲆幼體的生長發育需要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DHA,因此,必須對輪蟲和鹵蟲無節幼體進行強化,一般投喂前加強化劑培育6小時以上。
(5)光照 培育初期對光照要求不高,光照強度500勒克斯即可,從變態開始,逐漸增強光照至1000-2000勒克斯。
三、試驗結果
1.受精卵200萬粒,共孵出仔魚40萬尾,孵化率為20%,養成體長5厘米的魚苗3.2萬尾,育成率達8%,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2.育苗前期,用光合細菌代替抗生素,后期運用四環素和恩諾沙星,沒有發生疾病。
四、討論
1.沿海地下鹵水主要由海水演化而成,其化學組成與海水基本一致,僅對主要離子含量稍作調整,便司作為育苗用水。
2.使用光合細菌能改善、穩定育苗水環境和防治疾病,明顯好于抗生素藥物。(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