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牙鲆,學名Paralichthys lethostigma,英文名Southern Flounder,又名南方鲆,隸屬鰈形目,鲆科,牙鲆屬。原產于美國,分布于大西洋美國佛羅里達州北部沿海和墨西哥灣沿海。其肉質鮮美,比日本牙鲆更為細膩滑爽和富有彈性。該魚具有抗病力強、較耐高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耐低氧、易運輸等特點。在國外,如美國、日本、韓國等倍受消費者青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養殖前景十分廣闊。
1 生物學特性
1.1 形態特征
漠斑牙鲆形態與我國褐牙鲆相似,體側扁、卵圓形,兩眼均位于頭部左側,身體的左側呈淺褐色,分布有不規則的斑點,腹部顏色較淺,能隨著周圍環境而變化,以便隱藏身體,躲避敵害。
1.2 食性
在自然海域里,漠斑牙鲆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魚主要以甲殼動物為餌料,隨著魚的不斷長成,逐漸以各種魚類為食,通常捕食的對象包括斑點鯔魚、條紋鯔魚和白鯔魚及草蝦等。集約化養殖時易馴化其食配合飼料。
1.3 溫度
成魚的生存水溫2-36℃,生長適溫17-32℃,最適生長水溫21-26℃。育苗期水溫一般為16-20℃。
1.4 鹽度
育苗期最適鹽度18‰-30‰,經變態后的幼魚至成魚對鹽度耐受范圍很廣,在0‰-30‰的范圍內均能正常生長。
1.5 生長
雌性生長快于雄性,2年齡可達到性成熟。通常雄魚壽命為2年,據報道,在南卡萊羅納州壽命最長的雄魚可達到3年以上。在魚齡相同的情況下,雌魚體長要明顯大于雄魚體長,2齡魚達到性成熟時,雄魚長度可達20-25.5cm,雌魚可達30-35.6cm。在自然海域,成魚最大可長到75 cm。若進行人工養殖,其生長期明顯縮短,在適宜的條件下,當年可達0.5 kg左右。
2 室內養殖技術研究
2004年6月14日丹東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從青島運回202尾漠斑牙鲆魚苗,在掌握了該品種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進行了漠斑牙鲆的苗種室內水泥池人工養殖技術的研究。
2.1 苗種的引進與選擇
從青島運回的202尾漠斑牙鲆魚苗,除當天由于運輸死亡3尾外,還有部分魚有劃傷、創傷等。當時進水的溫度為14℃,氣溫23℃,魚苗入池時的水溫為16℃。運進時魚苗體長5-6cm,體重30-35g。
魚苗入池前用0.2 ppm濃度的二溴海因消毒30分鐘。
2.2 養殖管理
水泥池:3×3×0.6=5.4 m3。養殖用水為地下水,將地下水抽到水泥池里曝氣4-5天使用。水溫幅度為17-26℃,pH值5.9-6.0,溶解氧6mg/L。適鹽范圍5‰-30‰,最佳水溫18-30℃,最佳pH值7.0-8.2,餌料蛋白質最佳含量38%-48%。
2.3 養殖技術
2.3.1 放養密度
每平方米放養漠斑牙鲆魚苗22尾。
2.3.2 苗種的選擇
選擇體形完整、體色正常、無畸形、無白化、鰭無損傷、游動迅捷的魚苗,這些魚苗可大幅度降低發病率,提高魚苗的成活率。
2.3.3 水質管理
養殖用水質量是關系到養殖成敗,養殖整個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水溫、水質的變化情況,定時測量水溫、溶解氧、鹽度、pH值、氨氮、硫化氫濃度等。
2.3.4 換水量及除污
從6月14日到9月20日,前期由于連續近2個月的陰雨天,加上池中的殘餌比較多,在水溫溫差1-2 ℃的情況下,基本上做到了每天換水1次。換水量前期1/3(6月),中期2/3(7月),后期100%(8-9月份)。當排水水位至10cm時,用吸耙吸臟。
2.3.5 餌料管理
養殖期間必須滿足苗種的營養需要,餌料鮮度要好,營養要全。必要時可添加復合維生素。漠斑牙鲆屬雜食性魚類,因此投喂新鮮雜魚生長速度快,但易污染水質,而且很難添加營養劑及藥物。一般的情況下投喂沉性顆粒人工配合餌料,也可將顆粒餌料加工成粉末與鮮活餌料并用。苗種階段,投喂鮮雜魚的用量為魚體重的40%,每天投喂3-5次,采用飽食法投喂,即:先以少量餌料誘魚攝食,待魚集中時再多投,等大部分魚食飽后再少投。要嚴格做到“四定”,原則上不能有殘餌。
漠斑牙鲆對餌料的質量要求較高,尤其是苗種。根據這一特點我們配置了人工合成餌料,餌料的主要成分:蛋白質40%,粗脂肪15%,淀粉12%及各種維生素0.3%-0.4%。加工成形的顆粒餌料粒徑為1.6-2.0 mm。顆粒餌料基本上做到了當天加工當天使用,部分剩余的餌料進行冷凍保存,以防氣溫高變質。
2.3.6 魚病防治
1)首先注意餌料的質量和新鮮度。在加工餌料過程中要嚴格做到無菌操作,盡可能減少病原體的侵入。其次是保證餌料的新鮮度,堅決杜絕變質發霉的餌料。最后是保證餌料的質量和餌料的成分組成,各種添加劑要齊全,既要適口性又要保證營養。
2)經常觀察水質和水溫的變化。水質要求清新,尤其是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易發生魚病,因此要經常換水,養殖后期則要大換水,平均每天換水量達100%~120%。同時要保證水中溶氧的含量,在正常情況下,保證水中溶氧達到6mg/L以上,COD要小于2.5 mg/L,pH值6.0左右,略顯酸性。如果水中的理化因子發生變化,要及時調節水質,以免發生病害。
3)藥物防治。平時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及二溴海因0.2 ppm處理池水。
養殖中期(8月份),發現少部分苗種患有白化病,及時用呋喃西林2 ppm、氯霉素1-2 ppm治療,經一個星期的用藥,患病的魚基本痊愈。
3 討論
3.1 漠斑牙鲆具有生長快、品質優、適應性強等特點。通過近三個月的試養,已經證明了該魚在丹東地區完全可以養殖,是丹東地區又一個新的養殖品種。除水泥池工廠化養殖外,還適合池塘養殖、網箱養殖等。
3.2 在今年的漠斑牙鲆養殖過程中,由于前期連續70天的陰雨天,一方面地下的井水抽到水泥池后得不到曝氣,另一方面池水的溫度偏低,僅在16-18 ℃左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魚苗的生長速度。
3.3 漠斑牙鲆屬于廣鹽性魚類。在今年的試養過程中采用低鹽度養殖,其鹽度為0‰-2‰,同時還做了高鹽度養殖試驗,即將鹽度提高到15‰,同樣獲得了較好的養殖成果。通過試驗證明了漠斑牙鲆適鹽性較高,海、淡水均可以養殖,因此非常適宜在丹東地區的養蝦池中進行混養或單養。
3.4 漠斑牙鲆對餌料的質量要求較高,其中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都不能低于添加幅度,如果含量過低,就會嚴重影響苗種的生長發育,甚至降低成活率。
3.5 水質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水中溶氧的含量絕對不能過低,為了保證水中溶氧含量,就必須在養殖過程中勤換水,特別是在養殖后期,如果密度較大,其換水量要加大到150%,甚至加大到200%。
3.6 由于養殖過程中每天都要投撒餌料,造成池水氨氮量過高,并有很多的殘餌沉在池底。因此必須每天在排水之后進行清污,保證池水的質量。
3.7 魚病防治是整個養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平時要建立嚴格的操作規程,盡可能的減少疾病的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保證養殖工作的順利進行。
3.8 今年的試養范圍較小,苗種也不太多,生長的速度較慢,增重的倍數也較低,但通過試養,基本上證明了漠斑牙鲆在丹東地區是可以安家落戶的,為今后大面積池塘養殖、室內工廠化養殖和網箱養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