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培育黃顙魚苗種的塘口條件、魚苗的質量、運輸、放養、飼養管理和捕獲的具體要求。
本規定適用于土池生產,從黃顙魚苗長至夏花的技術操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11607-1989 漁業水質標準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 魚苗
由內源性營養轉向外源性營養階段,一般體長0.4cm左右。
3.2 烏仔
江黃顙魚苗經培育生長至體長1cm~1.5cm。
3.3 夏花
江黃顙魚苗經培育生長至體長2.5cm~3.5cm,視之為夏花。
3.4 大規格魚種
夏花繼續生長至當年冬季,體重50g以上,視之為大規格魚種。
4、水質
符合GB11607-1989的要求,水源充足、清新、無污染、PH值6.5~8.5。
5、夏花培育
5.1 培育池
面積公頃~公頃,水深1.5m~1.8m,不滲漏,池底平坦,淤泥不超過10cm,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5.2 清塘施肥
用生石灰等藥物徹底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干法(留池水6cm~10cm)每 公頃60Kg~75Kg,帶水法每 公頃每米水深125Kg~150Kg。魚苗下塘前3~5天,每 公頃施有機肥200Kg~300Kg。同時在池塘四周移植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萍等。水草覆蓋率在20%左右。
5.3 放養密度
單養,每公頃放魚苗8~12萬尾。
5.4 放養
采用塑料袋充氧封閉式長途運輸的魚種,應先放在夏花網箱中暫養以排出血液中過多的二氧化碳。暫養前,先將塑料袋放人池內,當袋內外水溫一致后(一般約需15分鐘)再開袋放人池內的夏花網箱中暫養。一般經0.5~1.0小時暫養,魚種血液中過多的二氧化碳均已排出。魚種經暫養后,需投活水溞,待魚種飽食后再下塘,以提高魚種對新水體的適應能力和覓食能力。
5.5 投餌
魚苗下塘后投喂豆漿、雞蛋黃(煮熟)、魚粉(用60目篩絹篩出)。每天每 公頃用黃豆1Kg~1.5Kg,浸泡后磨成漿,加熟雞蛋黃2~3個,魚粉0.5Kg,上下午各一次,滿池潑灑。5天后各增加20%,以后視魚苗生長和水質情況酌情增減。
5.6 分期注水
全期注水3~4次,每次注水10cm~15cm,最后加至最高水位。
5.7 巡塘
每天早晚各一次,撈除池內污物、蛙卵。觀察水色、魚的活動情況,安排次日投餌數量和注水、防病工作等。
5.8 拉網分塘
魚苗經15~20天培育,長至3cm左右,即可拉網分塘。第一網,檢查魚的生長情況立即回原塘,隔天拉第二網,密集鍛煉2小時左右再放回原塘;再隔一天拉第三網適當篩選后,過數分塘,繼續培育,或出售。
6、魚種培育
6.1 培育池
公頃左右,其它條件同5.1.1。
6.2 餌料培育
在夏花下塘前5~10天,每 公頃潑灑有機肥料200Kg~400Kg培育水溞,以確保夏花有水溞高峰期下塘。并在投放前5天,每 公頃投放抱卵青蝦2Kg。
6.3 投放
每公頃投放江黃顙夏花1萬尾~1.5萬尾。
6.4 飼養
開始時應以飼養青蝦為主,江黃顙魚則以青蝦為主食。青蝦投喂粉狀餌料,加水攪拌成糊狀(豆餅糊、米糠糊等),堆放在水下20cm~30cm的淺灘處,供蝦苗攝食。當青蝦長到2cm以上,則以飼養江黃顙為主。可改投江黃顙魚顆粒狀餌料,顆粒飼料粒徑要求1mm~3mm。魚種配合飼料粗蛋白為40%~43%。參考配方為:魚粉30%、蠶蛹粉8%,豆餅粉35%,麩皮粉20%,菜油磷脂3%,復合維生素1%,無機鹽合劑1.5%,粘合劑1.5%。也可用魚糜加豆餅粉(1:1)攪拌均勻后,放在餌料臺上。每口池搭2~3個餌料臺。開始馴化時,投餌量應大一些,占魚體重10%~15%,以后正常時投體重的5%~8%。每天投喂2~4次。傍晚投餌量要比白天大。
6.5 日常管理同5.7。
6.6 捕撈
捕撈江黃顙魚種的起捕率不高,捕撈時,應降低水位,使魚種聚集在池底深處,用小拉網或手抄網捕撈,在網箱中暫養2小時后分池。也可在池水最深處自先安置塑料桶等圓筒形器具,利用該魚喜穴居和戀窩的習性,加以誘捕。(中國農業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