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香魚,又名瓜魚、油香魚、海胎魚、秋生子等,在日本稱鲇魚。主要產于日本、朝鮮和中國等地,是亞洲的特產魚類,也是全世界公認的名貴淡水魚類,特別是在中國大陸、港臺地區及日本、東南亞更稱為“河魚之王”,備受青睞。
香魚是一種珍稀的淡水養殖品種,具有食物鏈短、生長快、食性雜、周期短、病害少、經濟效益高等特點,加之香魚的適應性強,生長潛力很大,適宜于咸淡水域、水庫、湖泊及池塘中放流增殖和養殖,也可在水庫港灣中設置網箱養殖,因而發展香魚養殖有著廣闊的前景。如浙江寧海鳧溪村養魚專業戶俞家安于2001年投資9萬元,建池養魚,經過 6個多月的精心飼養,魚苗成活率達83.3%,香魚體重普遍達30尾/千克的商品規格,總產值11.2萬元,畝創純利2.2萬元,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
香魚體長而側扁,頭小而吻尖,細鱗白眼,體呈青黃色,背緣蒼黑,腹部銀白色,各鰭無硬棘,尾分叉,背鰭無硬刺,背脊上長有一條滿是香脂的腔道,能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故稱香魚。
香魚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味道鮮美,無魚腥味,具有獨特風味,經測定,香魚干品粗蛋白中含人體必需氨基酸68.85%,并有藥膳作用。據古代藥書記載,用香魚干燉細面,可滋補婦女體質虛弱,小孩吃了香魚可健壯身體,促進發育。對皮膚過敏者,喝香魚干熬的湯便可痊愈,多吃香魚能促使皮膚細嫩,容顏具光澤。
香魚屬亞冷水性魚類,喜生活棲息于水清流急,水溫偏低,底質富有石礫,與海相通的山澗溪流之中。香魚為濾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食,如糠蝦、輪蟲、橈足類和貝類幼體等。成魚主要刮食附生在石礫沙粒上的藻類,如硅藻、藍藻及綠藻等。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對飼料的適應性較廣,可投喂魚粉、蠶蛹、螺肉、切碎的鮮雜魚及小麥粉、馬鈴薯、黃豆、米糠、青菜等。也可投喂不同粒徑的香魚專用顆粒飼料或鰻飼料,并搭配20%--30%的青飼料。日投喂量一般掌握在魚體總重量的4%--5%左右,分 3-4次投喂。但要根據水溫、魚體重量及魚的攝食情況而定。因香魚有爭食習性,因此投餌要注意均勻,使塘里的魚都能吃到,以免魚體大小不一,而影響商品規格。此外,在投餌時,不要投喂腐敗變質或脂肪含量多的食物,防止引起魚體腸炎病和水質變壞。使用顆料飼料時,應預先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待軟化后再潑入塘內,這樣效果會更好。
香魚的生長速度很快,在室外水泥池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投放3-4克魚種,飼養四個月,體重可達到70-100克的商品規格,其經濟效益為普通魚類的5-6倍左右。
香魚的耐溫范圍較廣,生存水溫為3- 30℃,最適水溫為22-24℃,在15-25℃范圍內攝食旺盛,10℃以下或27℃以上則攝食強度減弱,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30℃以上完全不吃食而導至死亡。在夏季水溫超過 26℃時則應采取降溫措施,如搭遮陽棚或加注水溫較低的水庫底層水。9月份以后日照時間短可用日光燈作長日照處理(16小時以上),以延長香魚性成熟,避免魚體質量下降。
香魚一年內達性成熟,為多次產卵,每年10月--11月份,水溫21-16℃,為香魚的繁殖季節。這時便可選擇體重50克左右的親魚,用人工注射催產劑。目前常用的催產藥物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促黃體素釋放素類似物(LRH-A)兩種,用0.9%生理鹽水調制,單一或混合使用。雄魚劑量減半。于腹腔處一次注射。雌魚每克魚體重注射HCG 12國際單位,加LRH-A 0.001微克,其產卵效果較好。在水溫19.5℃--25℃范圍內效應時間為17-41小時左右。魚卵孵化中要求水中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水溫控制在 22-15℃,pH值7.0-8.2,鹽度0-9‰。魚苗培宵期間的水溫要求在25-18℃范圍內。
香魚對溶氧要求較高,池塘集約化養殖水中溶氧要求5毫克/升以上。在養殖期間要經常清塘換水,并在24小時內開動增氧機增氧,保證池水清新,氧氣充足,促使魚類健康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