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操作不當 在運輸、捕撈拉網和魚繁殖過程中,動作要輕、穩,不要傷其魚鱗。一旦魚鱗創傷脫落,各種細菌就會相繼感染,并發疾病。
二、魚塘消毒不夠嚴格 魚塘消毒不嚴格、不徹底或未經消毒,魚塘中的病菌、寄生蟲就會大量存在,魚整天在不良環境中生長,很容易感染疾病。
三、魚塘放養密度過大 魚塘中混養各種魚,由于搭配不當、放養密度過大,容易造成缺氧和餌料利用率降低,魚生長不均勻,大小懸殊,體質瘦弱,抗病力差。
四、餌料投喂不當 投喂不均勻、餌料腐敗變質或品種單一,往往影響魚生長。
五、魚塘施肥不當 農家糞肥沒有經過高溫發酵,會有很多病菌。如在短時間內大量施糞肥,不僅會導致水體變質,而且損耗水中溶氧,同時滋生病菌,對魚生長不利。
六、漁具未消毒 漁具經常要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否則,漁具攜帶的多種病菌就會在魚塘中迅速感染魚。
七、塘水酸堿度不適魚塘淤泥過厚會造成酸堿度不適,而且水中的溶氧含量不能滿足魚生長需要,會出現魚浮頭現象,引起魚死亡。
八、魚塘水溫不適 各種魚在各個生長階段對水溫有不同的要求,魚塘水溫突然升高或降低,會使魚不能適應,而導致發病死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