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1年開始,我們連續三年推廣冬閑稻田養魚2500畝,通過稻田工程改造、科學放養和管理,平均畝產商品魚181千克,畝獲純利698元,投入產出比為1:1.8,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1.稻田的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
2.稻田工程建設 收完稻谷后,把稻梗還田,用作魚飼料和肥料。用原田四周的土把田埂壘高至1米,使田埂基郵寬50厘米,順部寬30厘米,進水口埋直徑為15厘米的塑料管,出水口用網眼比魚種小的鋼網作攔魚柵。
3.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前用少量生石灰或漂白粉清除田里的野雜魚,然后灌水至50厘米,灌水口把巴網眼為40目的網袋捆在進水口的塑料管上濾水,以防野雜魚入田。冬閑稻田養魚氣溫低,浮游生物少,水生餌料缺乏。一般每畝放養300尾(100克萆魚80尾,50克鰱魚30尾,50克鳙魚10尾,體長10厘米的鯉魚1.80尾),放養的魚種要求體格健壯,鱗片完整,無病無傷。魚種放養前用20%-3%的食鹽水浸洗10分鐘。
4.黑麥草種植 養魚稻田每畝備足0.6畝種草田,9月底或10月初選擇適宜天氣種植宿根黑麥草,以供草魚食用。在收割黑麥草的前3天,給黑麥草施肥,可以縮短兩次收割的間隔時間,提高草產量。
5.飼養管理 魚種放養的第一周內一般不投喂飼料,一周后,每天按魚體重的5%投喂玉米粉和麥麩,按草魚體重的40%投喂青菜葉。11月份黑麥萆可以收割,草魚主要投喂黑麥草。11-12月每天按魚體重的2%投喂顆粒飼料,1-2月水溫低,魚食量小,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投喂,3-4月水溫逐漸回升,魚攝食量逐漸加大,每天按體重的5%投喂顆粒飼料、青飼料,以第二天早上不剩為度。
6.日常管理 剛放魚種時灌水30厘米,使稻根出苗生長,供草魚食用。根據再生稻的生長情況以及魚的吃食情況,逐漸加深水位。11月份加深水位至60厘米以上。堅持每天早晚進田檢查,察看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7.病害防治 在養殖期間,低溫時間較長,病害較少。11月份初期用魚病靈、二澳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藥對水體和餌料進行消毒,并且定期在顆粒飼料、草中摻拌大蒜素等藥物,達到綜合防病的目的。(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