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是指魚體內部組織、細胞得不到充足氧氣以維持其正常機能的狀態。為了與水中缺氧區別,可稱為"生物缺氧"或"組織缺氧"。窒息(呼吸困難)則是生物缺氧時發生的現象,浮頭就是養殖生產上常見的呼吸困難或窒息現象的表現。魚類出現缺氧窒息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當水中溶氧不足、氣壓過低時,即使魚的呼吸機能正常,體內組織細胞也無法獲得充足氧氣,而發生"無氧性缺氧";另一情況是當魚體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出現機能障礙時,雖然水中溶氧含量不低于魚的正常需要,也會出現生物缺氧、發生窒息現象。
池塘水中氧氣的來源主要有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空氣中氧氣的溶解和水源的補給3個方面,三者之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氧占70%以上。氧氣的消耗由魚蝦的呼吸、水中微型生物的呼吸、池搪底質耗氧、水中氧氣的逸出構成,其中微型生物耗氧約占70%。浮游植物在白天是最大的氧生產者,而晚上卻是繼細菌之后的第二大氧消耗者。因此池塘中浮游植物的變化及底質的狀況是引起池塘溶氧變化的主要原因。
一、水體缺氧引起魚類浮頭
魚類缺氧,可引起嚴重貧血、生長緩慢、背部體色變淡、唇肥大等。當溶氧低于其最低限度時就會引起窒息死亡。不同養殖種類、不同年齡及不同季節對池水溶氧的要求各不相同。青魚、草魚、鰱、鳙通常在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時開始浮頭,當低于0.4毫克/升時就窒息死亡;鯉、鯽的窒息范圍為0.1-0.4毫克/升。缺氧浮頭多發生在夏季,通常野雜魚先浮頭,鯉、鯽開始浮頭時表明缺氧已相當嚴重。缺氧浮頭的主要原因及處理措施如下:
(一)水中溶氧量求大于供。夏季如遇連綿陰雨、大霧、光照條件差時,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水中溶氧的補給量減少,而池中各種生物的呼吸和有機物的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造成溶氧不足。
處理措施:及時加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合理施肥,科學投飼。
(二)因上下水層溫差大而引起缺氧浮頭。炎夏晴天,特別是一些精養魚池,其水質濃肥,白天上下水層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層水的氧過飽和(產生氧盈),下層水嚴重缺氧(產生氧債)。由于上層水水溫高,其密度小,所以上下水層不易對流,傍晚以后,如遇雷陣雨、刮大風時表層水溫急劇下降產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層急劇對流,溶氧量較高的上層水迅速對流下沉,很快被下層水中的有機物耗盡,償還氧債,而上層水氧量又得不到大量補充,因而使整個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極易造成浮頭甚至泛池。
處理措施:增加換水次數,使水質的肥度下降;在晴天的中午開動增氧機,使上下水層的水對流,提高下層水中溶氧量。
(三)魚池氧債過大。淤泥較厚的魚池、冬天未清塘的魚池及放水淹草養魚的魚池都有較大氧債。這種魚池由于其中還原性物質較多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而使池塘中的溶解氧不充分。在氣溫較高時,底質中的還原性氣體有時形成氣泡逸出。這類池塘容易引起浮頭。
處理措施:在天氣晴朗時,向池塘潑灑生石灰水,以中和底質中的有機酸;開動增氧機,一方面增氧、另一方面使池水上下攪動從而使底層還原性物質得到氧化;拉空網使池水混合流轉,促使上下水層對流從而消除氧債。
(四)水面浮萍密布。大量浮萍分布于水面,嚴重阻礙光線進入水體,使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量減弱;同時大量浮萍也阻礙空氣中氧氣的溶入而引起浮頭。而浮萍太多又易造成魚缺氧浮頭時不易觀察。有人以為浮萍是綠色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但浮萍產生的氧氣大部分到空氣中去了。
(五)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如施用藥物不但殺滅了浮游動物而且殺滅了浮游植物,影響了氧氣的產生。因施藥,水中氧氣減少造成當天魚攝食減少,第二天早上可能產生缺氧浮頭。又如春季輪蟲或水蚤大量繁殖,他們大量濾食浮游植物,使水轉清,而且浮游動物的呼吸作用增強,溶氧遠遠不能滿足耗氧要求。
處理措施:及時消滅部分浮游動物;計劃施藥時間,控制藥量,施藥后應加強巡塘。
二、由魚病引起浮頭
(一)爛鰓病。爛鰓病可以使魚體呼吸器官鰓發生病變,影響其正常呼吸而游于水體上層。這類浮頭一年四季均有發生,無論是晴天還是陰雨天,魚類長期浮于表層,加注新水或開增氧機也不下沉。如病情嚴重再遇上天氣突變,往往造成大批死亡。
處理措施:對癥用藥,如果是寄生蟲為主引起的,依據寄生蟲種類不同采用相應的殺蟲藥并結合內服抗菌藥;如果是細菌性的則采取內服抗菌藥,同時全池潑灑殺菌藥物,結合采取防止缺氧浮頭措施。
(二)杯體蟲大量寄生。其特征是池水的透明度突然增大(24小時以內),常見病魚在池邊緩游,身上似有一層毛狀物,此時鏡檢可發現杯體蟲。杯體蟲以水中的微生物為食物,當杯體蟲繁殖旺盛并大量吞食浮游植物時,水中的氧氣主要來自于空氣的溶解,遠不能滿足魚蝦對氧的需要。而且,由于杯體蟲寄生在魚鰓上,阻礙魚的呼吸而導致其缺氧浮頭甚至死魚。
處理措施:要合理施肥,同時用生石灰清塘,以預防杯體蟲病。發生缺氧浮頭時,一方面要加注新水,另一方面可用0.5×10-6硫酸銅和0.2×10-6硫酸鐵液全池潑灑以殺滅杯體蟲。在2小時后用1×10-6漂白粉全池潑灑以預防損傷的魚體感染。
三、池塘水質變化引起浮頭
(一)魚類不適應池塘水質變化而缺氧浮頭。其主要原因是池水的氨、亞硝酸鹽和硫化氫造成魚類中毒。實行增氧措施也不見好轉。
處理措施:定期清除池底過多淤泥和腐殖質;合理投飼,及時清除殘餌;潑灑石灰水或用光合細菌改良水質;禁止污染水體進入魚池等。
(二)水環境pH的改變引起缺氧。水環境pH的改變,可以通過氫離子的滲透與吸收作用使水生動物血液產生相應的pH變化,從而破壞其輸氧功能。堿性過強會直接腐蝕鰓組織造成呼吸障礙而窒息。pH的變化尤其對水產動物的幼體有極其敏感的影響。
處理措施:調節水體水質使pH在6.5-8.0之間,養殖水體的總堿度應大于1毫摩爾/升。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