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大口鯰以其生長快、產量高、質優效益好而成為水產養殖優良品種之一。它抗病力強,在天然條件下生長增殖和人工粗養情況下,一般不會患病,但在高密度精養過程中,也會發生魚病。筆者根據有關資料和養殖大口鯰防治實踐,現將南方大口鯰幾種常見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養殖戶參考。
1 病毒性出血病
病癥及危害:病魚的上下頜、口腔、眼眶、鰓蓋充血,眼球突出,鰓絲、鰭梢腐爛,體表及腸道充血發紅,肝、脾等器官點狀出血。該病多發生在5~6月,水溫在26℃~30℃之間,全長3~5cm魚種易發病,患病l~2天即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呋喃唑酮0.2×lO-6全池潑灑;②強氯精(0.3~0.5) ×lO-6全池潑灑。同時,每50kg魚用病毒靈3~5片拌入2~3kg飼料中制成藥餌內服,連續5~7天。
2 鰓霉病
病癥及危害:魚鰓部蒼白色,有時有點狀充血現象。此病易在5~8月暴發,發病較急,如不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則幾天內全池魚死光。3~5cm魚種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15~30) 2×lO-6或呋喃唑酮0.2×lO-6全池潑灑;②高錳酸鉀2×lO-6消毒,隔l天使用1次,連續2次。
3細菌性疾病
3.1 腸炎病:魚體色變淺,食欲減退,解剖可見腸管充血發炎,呈淺紅色,腸粘膜潰爛脫落,腸內無食物。此病常在5—8月與爛鰓病并發。
3.2 爛鰓病:病魚體表暗淡發黑,游動緩慢,鰓絲顏色變淺,并有污泥,鰓絲腐爛。
3.3 白頭白嘴病:病魚活動緩慢,頭前端和嘴在水中呈白色,觀察很明顯。此病多發生在1.5~5cm長的魚種階段。
3.4 白皮病:魚的背鰭后至尾柄末端的皮膚發白,嚴重時尾鰭爛掉,魚失去平衡頭部朝下尾朝上,后逐漸死亡。
防治方法:①放養苗種前用生石灰750~1500kg/hm2徹底清池消毒。②發病時用強氯精(0.3~0.5) ×lO-6全池潑灑;③用大黃20~30kg/hm2搗碎以20倍的0.3%氨水浸泡24h后連汁帶渣全池潑灑。治療腸炎病、爛鰓病除用外用藥以外同時還要用內服藥,每50kg魚用腸炎靈5g或強氯精50g拌飼料連續投喂5~7天。
4 寄生蟲病
4.1 車輪蟲病:車輪蟲寄生于魚鰓絲及體表,常流行于4~8月,主要危害5~15cm長的魚種。
防治方法: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0.7×lO-6或2×lO-6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4.2 指環蟲病:大量感染指環蟲時,魚鰓部浮腫,鰓蓋微張開,粘液增多,鰓絲呈暗灰色。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0.2~0.5)×lO-6或滅蟲精0.1×lO-6全池潑灑。
4.3 小瓜蟲病:寄生于鰓絲及體表,5~8月為流行季節,對苗種危害較大。成魚嚴重感染時皮膚出現小白點。
防治方法:用(0.05~0.1)×lO-6孔雀石綠或(5~10)×lO-6福爾馬林浸泡10~15min。注意不能用硫酸銅治療,否則病情加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