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苗種培育
鯰魚苗種培育全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1.免投喂期:魚苗剛出膜,全長約0.7-0.8厘米。此時,魚苗的卵黃囊還未消失,魚苗集群于池底角落,微微顫動,魚群顯青黃色,只有少數魚苗離開池底無目的游動,趨暗的移動能力弱,魚苗靠吸收卵黃囊養分生長發育,無需投喂餌料。經過2-6天的發育,魚苗卵黃囊養分逐漸被吸收完畢,卵黃囊消失,魚群分布的面積增大,魚群顯青黑色,開始有部分魚苗游離汕底覓食,趨暗移動能力變強,此時應及時投喂適量、適口的餌料。掌握魚苗開口投喂時間是育苗成敗的關鍵環節之一。
據以往經驗總結,魚苗從剛孵出發育至卵黃囊消失的時間長短與溫度有密叨的關系:17-18℃需6天,19-20℃,需5天,21-23℃需4天,24-26℃需3天,28℃以上的水溫為2天。但4天以上:才完成這—過程的魚苗,體質會變得瘦弱,成活率下降,因此,當魚蔭池水溫低于21℃時,應及時采取升溫措施。
2.一級培育階段:魚苗規格在1厘米以下時,為一級培育階段。育苗池應選擇室內孵化池,規格為2-3米2,水深12-20厘米,放養密度4000-5000尾/米:。魚苗卵黃囊剛吸收完時,應投足量的、經80篩絹過濾的輪蟲作為開口餌料,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4厘米左右。當魚苗已攝食了大量輪血后,水體中輪蟲的密度減小,水體逐漸變透明,此時,要及時換入含有大量輪蟲的肥水。這樣經過兩天培育,就可以改投水蚤作為餌料了,要注意投喂水蚤需經40目篩絹過濾。當魚苗規格達到1厘米以上時,轉入二級培育階段。
3.二級培育階段:育苗池可選擇室外育苗池,面積為5-6米2,水深25-30匣米,放養密度為2000尼/米2左右。這一階段健康的魚苗白天總是聚居于陰暗處,極少有魚苗游動,傍晚時分才游散四處覓食,故池面應用水泥瓦之類擋熱性能較好的材料遮蓋池面1/3的面積,一方面避免陽光猛烈時水溫升幅大,另一方面為魚苗提供陰暗的棲息空間,有利魚苗生長。魚苗在池中,投喂水蚤兩天后,長至1.5厘米以上,即可改投喂絲蚯蚓。投喂三天絲蚯蚓后,魚苗規格達到2厘米以上,轉入三級培育。
4.三級培育階段:三級培育池規格15-30米2,水深應達50厘米左右,放養密度為400-500尾/米2,池中放少量水浮蓮,約覆蓋水面1/4面積,以便凈化水質、遮陽和供魚苗棲身。飼料以絲蚯蚓為主,絲蚯蚓供應不上時,可用煮熟的福壽螺肉絞成碎肉或魚肉攪成魚糜來代替。魚苗培育12-15天即可長到5厘米,達到出售規格。
二、飼養管理
1.投喂:在魚苗培育過程中,魚苗每天都以其自身體重成倍增長,故其投喂量每天都發生變化。每次投喂都要注意觀察魚苗攝食情況,根據觀察結果適當調整投餌量。投喂應少量多餐,每次投喂要注意適當間歇一段時間,投喂量以魚苗半小時左右剛好吃完為宜。
2.換水及清除殘餌、糞便:黃昏時池水含氧量即開始下降,早上是水體溶氧量最小的時刻,這兩個時間魚苗都會相繼浮于水面.所以早晚均需換水;清除殘餌和糞便一次。陰天時,魚苗更易浮頭,應適當增加沖注新水次數。
3.分池:水溫合適,魚苗生長很快,極容易形成過密“頂口”。判斷是否“頂口”,根據晚上12時或早上太陽未出來時魚苗全部浮出水面,這時人靠近育苗池,魚群發出“夏”的一聲,全部鉆入水中,則表示不會“順口”;若魚苗反應遲鈍,照樣在水面搖頭擺尾,若無其事地游來游去,則表示“頂口”。根據這樣的情況可判斷出“頂口”的程度,分汕時亦可做到心中有數。分池一定要在早晚進行,操作要細致,以免魚苗受傷。
三、病害防治
1.腸胃病:患這種疾病的伍曲是吞食丁帶有病胡(病毒)的餌樸引起的。病魚的腹部紅腫充血,死亡率高月。來得快,死亡魚中多為體壯個大之苗,,防治方法:在準備投喂的絲蚯蚓中加入百炎凈或土霉素,讓絲蚯蚓吸收1小時后投喂,用量是1千克絲蚯蚓加4克,連續數天,療效顯著。
2.爛嘴爛鰓病:病魚吻部和鰓部潰爛,發病初期魚曲攝食減少,游出陰柵在池邊各處互相擠迫,成一團一團互相摩擦,或用吻部摩擦池邊,神態極為不安。發病嚴重時,吻部和鰓部腐爛發白,掙扎游動而死。防治方法:健康無病魚苗,白天均藏在池邊角陰暗處休息,一旦發現有魚苗游出暗柵,就要及早將魚苗全部撈出,用川毫克/升高錳酸鉀浸冼30分鐘,有空池最好轉到其它空池,放回原池需將原池清洗干凈。回水放魚后再潑灑福爾馬林,濃度為20毫升/米3,然后在每天下午換水后再潑灑20毫升//米3福爾馬林,連續三天,療效甚佳。這種病主要由車輪蟲引起,受傷處被水霉、綠色菌絲寄生所致。
3.黑體病:病魚體色變黑,攝食量明顯廠降,魚體—天比一天瘦弱,受驚動時部分魚苗呈顛狀病癥。假死躺在池底。患病嚴重的魚苗肌肉發炎出血,魚還未死,把肌肉解剖開就聞到腐臭味。此病病因不明,尚無良方治療。
四、討論
1.鯰魚苗種發育至卵黃囊消失后,應具有較強的趨暗能力,沒有趨暗能力的魚苗屬發育不全的魚苗,需用吸管及時吸走。
2.魚苗卵黃囊剛消失時,輪蟲為最適口餌料。因為此時的魚苗還不能吞食大型水蚤,反而容易被水蚤傷害,喂蛋黃等其它易溶于水的粉料易造成水質腐敗。
3.使用螺肉或魚糜作為飼料時,投喂過程中,應注意要把水攪動起來再投喂,使飼料在水中均勻散開、翻動。因為,鯰魚魚苗只食浮動在水中的餌料,而對沉底不動的飼料則視而不見、不吃。另外,掌握好投餌量和投飼方法,也是提高育苗成活率的關鍵。(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