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大口鯰是主產于我國長江水系的一種大型肉食性名優魚類,經多年馴化,現已在池塘養殖成功。南方大口鯰具有適應性強、個體大、生長快、養殖產量高、肉味鮮美等優點,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湖南魚類原種場1999~2000年開展了南方大口鯰的苗種培育試驗,現將其方法介紹如下。
1魚苗培育
1.1水花投放
南方大口鯰魚苗培育以小水體精養為好。每年4月份當自然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可從苗種場購回純正的南方大口鯰水花。放養密度為1000~1500尾/(具體數量以養殖條件定),放苗時水溫差不能超過3℃。
1.2餌料投喂
魚苗體長在8cm以前主要攝食水蚤。水蚤可以從天然水體中撈取。隨著魚苗生長,水蚤需要量逐漸增加。但在實踐生產中,往往撈取量不足。為此,應人工培育水蚤,具體方法是:在水花購進前半個月,選擇10~30、水深0.5~1m的土池,注入新鮮水,并保持水溫在18~25℃。每平方米水面施放糞肥2.0kg,以后每隔兩天施肥1次,每次每平方米水面施肥0.8~1kg,當池水達到一定肥度,每立方米水體引入蚤種20~30g,5~10d水蚤便大量繁殖,布滿全池。此時可撈取水蚤投喂魚苗。
魚苗在水溫比較穩定,餌料充足的條件下,經過10d左右培育可達到3cm以上。
2魚種培育
當南方大口鯰魚苗長到8cm以上,攝食量增大,單純依靠水蚤量不能滿足其需要,可用魚漿、水蚯蚓培育。
2.1魚漿培育法
當魚苗長到3cm以上時,可將魚肉、蚯蚓打成漿,并按0.2%~0.3%拌入魚用誘食劑(甘氨酸三甲脂),投入水體中,使其慢慢攝食魚糜,以后逐漸增加魚糜量,直至完全吃食魚糜。
2.2水蚯蚓培育法
在魚苗長到3cm時,逐漸減少水蚤投喂量,增加水蚯蚓量,直至完全吃食水蚯蚓。
水蚯蚓可從野外土壤腐殖質豐富有微流水的淺水溝中撈取。亦可采用人工培育方法獲得。培育方法是:面積大小不拘,在池底鋪上一層淤泥,厚8~10cm,水深30~40cm,然后引入少許蚓種,用發酵的麥麩、米糠作飼料,每3~4d投飼1次,每次250g/,當達到一定數量即可撈取投喂。采用此法每日每平方米水面可生產8~26g水蚯蚓。
3日常管理
3.1溶氧
南方大口鯰養殖池溶氧要求在3mg/L以上,低至2mg/L時則出現浮頭。在生產中一般每3~5d注水1次,注意水溫差不能超過3℃,保持水質嫩綠色,有條件的可采用微流水養殖。
3.2水溫
南方大口鯰生存適溫在38℃以下,最適生長水溫18℃~32℃。在魚苗、魚種培育階段,如果自然界水溫偏低,且變化頻繁,水溫不穩定,要及時注意水體保溫工作。在生產實踐中可采用薄膜覆蓋,以提高水溫。
3.3餌料
投喂方法:餌料投喂要堅持“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下午18:00~20:00,占日投喂量的60%,日投喂總量為魚體重的6%~8%。
3.4分級培育
南方大口鯰在魚苗培育階段生長不均勻,當達到3cm水以上,個體生長速度差異大,有自相殘殺習性,往往大吃小,因此要適時分級分池飼養,并嚴格控制密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