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的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出血性腐敗病,是由熒光假單孢菌感染引起的以魚體兩側充血發炎、鱗片脫落為特征的傳染病。
一、病原
螢光假單孢菌,革蘭氏陰性,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長為0.7-0.75微米,寬為0.4-0.45微米,單個或成對排列、有運動力,極端有1-3根鞭毛,無芽孢,菌體染色均勻、革蘭氏陰性,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呈圓形,灰白色,20小時左右開始產生綠色或黃綠色的色素,彌漫于培養基。菌體較小,須經染色后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此菌好氣,適宜溫度為25-30℃,在40℃的水溫尚能生存。在打網或運輸時魚的皮膚受傷而引起感染。
二、流行情況
此病流行廣泛,無明顯的發病季節,終年可見。常與爛鰓、腸炎病并發。每當魚種放養、牽捕或搬運時,由于魚體受傷,病菌乘機侵入感染而發病。在寒冬季節,魚體皮膚也可能因凍傷而感染此病。傳染源是被污染的水體、工具和帶菌魚。
三、病癥
此病是草、青、鯉魚等魚種和成魚階段的主要魚病之一,多發生于2-3齡大魚。病魚的癥狀明顯,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呈現塊狀紅斑,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及腹部最明顯,鰭的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似一把破扇子;在鱗片脫落的地方往往有水霉生長。病魚的腸道也充血發炎,有時魚的上下頜及鰓蓋發炎充血。病魚的體質瘦弱,行動遲鈍,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死亡。
四、防治
預防魚赤皮病,主要是適時對魚池進行清整消毒,并在運輸、拉網等操作過程中盡量避免魚體受傷,操作后及時用藥消毒。
清塘:每畝·米用大北農水體消毒藥衛康300g,過24小時后再放入魚蝦。
常規水體消毒:每畝·米用衛康200g,每15天一次。
發病時:每畝·米衛康400g-600g,每天一次。
養殖設備或運輸工具消毒:衛康200-400或100-300ml/平方米,高壓水槍沖洗或浸泡。
向魚池中注入新水,換掉舊水;每天用地錦500克、鐵莧菜300克、水辣蓼200克鮮草煎汁,拌餌料投喂,連喂3天。這樣,魚不僅可以停止死亡,而且可以逐步痊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