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霉病(SaprolegnlasiS Of cuvier)
[又名]膚霉病。
[病因]病原為水霉科的霉菌,種類多,多屬于水霉和綿霉(Achlya)兩個屬。魚體受傷時,病原體侵入導致該病。
[癥狀]感染初期,肉眼難以看到癥狀,隨著菌絲由傷口處繁殖,入侵上皮及真皮組織產生內菌絲,并向外生長出外菌絲,形成傷口處肉眼可見白色或黃色棉絮狀菌絲。由于內菌絲分泌蛋白分解酶,分解組織中的蛋白,刺激淡水白鯧使淡水白鯧表黏液分泌增加;病魚焦躁不安,嚴重時淡水白鯧衰弱,游動無力,于水面或靜水處緩游不攝食,由于創傷處組織潰瘍,從而易導致病灶處受細菌或鞭毛蟲、纖毛蟲寄發感染。鰓絲黏液分泌增加使鰓黏臟,所黏臟物處水霉繁殖。病魚食欲減退,極度消瘦,不久失去平衡而死亡。
[流行與危害]該病四季可發生,但水溫18℃左右是最流行季節,魚體不論大小只要受傷或小瓜蟲感染,水溫適宜就能發生該病,造成死亡。
[診斷]發現魚體受傷并長出白毛狀附著物即可診斷。
[預防]①防止魚體受傷。②加溫池提高水溫至25℃~27℃。③魚受傷后,使水體鹽度達0.5%~0.7%。
[治療]①用0.1毫克/升亞甲基藍全池遍灑,每天1次,連續兩天。②用3%~4%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