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灣扇貝的海上保苗率一般不足10%,而在蝦池內保苗,其保苗率一般在1.0%以上,高者甚至可達40%以上,由于管理及方法上的不同,其保苗率相.差十分懸殊。根據近幾年的生產和試驗情況,對海灣扇貝蝦池保苗應注意的幾.項技術要點闡述如下。
1.池塘條件 池塘以沙底質為好,巖礁底次之,泥沙底.質差,泥底質最差,應能保持池底平臺1.0m左右的水位。北方蝦池四周均.有環溝,環溝水位可保持1.3 m以上。年前收蝦后,最好翻曬池底,每畝勻.灑生石灰50~100kg,以改良底質;進水口安裝50~60目的尼龍篩網。
2.肥水 在稚貝出池前,蝦苗早已放養,一般單靠蝦苗的殘餌及蝦的排泄.物,再加上蝦苗對浮游動物的消耗,是能夠達到肥水的目的,若透明度仍較大,每畝隔2天施1ppm的氮肥,連施2~3次,對肥水較困難的地方,可提.前施肥,每天一次,連續5天,基本能夠達到肥水要求。肥好水,可提高扇貝. 的生長速度,且成活率、保苗率亦提高。一般池水透明度在40cm左右、水. 色呈黃褐色、黃綠色、餌料生物優勢種以角毛藻、菱形藻、骨條藻、圓篩藻、小球藻為好,若甲藻過多,應及時大換水或更換池塘。
3.稚貝出池 目前,海.灣扇貝出池規格一般控制在250μm左右,做采苗袋的篩網應使用80目的,網袋大小以25cm×40cm~30cm×50cm為宜,網袋過小效果差,裝袋密度以2~3萬粒/袋,網袋內須添置一塊網片或棕繩,以增加附著基質,適應稚貝增長的需求,并同是添加一塊硬質尼龍網,以便將采苗袋撐開,以增大袋內環境,同時也增大了采苗袋的表面積,增強網袋的內外環境水體交換能力。 浮綆應設置在環溝內,綆長以20m左右為宜,兩端以木樁固定,浮力應較密集、均勻設置,采苗袋宜吊掛在30~.40cm的弱光水層中,每串4~6 袋,垂掛間距50cm,每串下系1個0.7~1kg的墜石,所系浮力應浮出水面 1/3以上。
4.刷袋與倒袋掛袋.后5天內不能洗刷網袋,以防幼體從網孔漏出。暫養期間,一般日生長殼高1.0μm左右,故5日后一般殼高可達300μm,而80目的尼龍篩網孔徑為198μm,孔徑的斜邊長為280μm,故可以放心地刷袋而不會漏出稚貝。
刷袋最好用大試管刷或長毛硬刷,一是要將袋上的浮泥徹底洗刷干凈;二是要將堵塞網孔的雜物刷掉,以增進采苗袋內外水體交換,傳統的用過軟的毛刷輕刷、輕洗,是難以將網孔刷通的,這是目前蝦池保苗操作過于小心、從而造成采苗袋內水體交換差、餌料和溶解氧難以達到扇貝幼體的需求,因而保苗率相應降低的主要原因。刷洗采苗袋必須一天一次,許多單位均3天一次,這是萬萬不可的,因網孔太小,池內無風浪,極易將網孔封堵。 在80目網袋中約暫養13天后,應及時倒在60目的網袋中,60目的篩網孔徑為258μm,網目斜邊長365μm,而此時的扇貝幼體殼高已在360μm 以上,每袋可裝1萬粒左右;再暫養10天后,扇貝幼體已在500μm以上,應及時倒入40目的網袋中,每袋5000料左右,各種網袋必須用硬質尼龍網撐袋,并添加一定量的附著基。用60目的網袋時,可以2天刷袋一次,但須每天在水中撞袋一次,用40目的網袋時,可每天在水中撞袋一次,可以不刷袋。
5.池水管理 蝦池換水,從稚貝入池第3天開始,前期每日一次,換水量以10%為宜,中后期,以20%左右為宜。換水不僅可以防止水質老化,維持水溫相對穩定,而且可以形成水流,促進采苗袋內的水體交換。根據天氣情況,在雨天,應盡量提高池塘水位,降低采苗袋,防止表層池水鹽度的突變造成稚貝不適應甚至死亡。在分苗的前3天內,應加強池水交換,換水量可在30%以上,使池水環境狀況與自然海區水環境狀況有所接近,從而提高稚貝下海時的適應能力。提高養殖成海率。
6.分苗 當稚貝殼高達1mm時,應及時在水中用柔軟毛刷從附著基上將稚貝全部刷入分苗器中,快速裝袋,容器內的水隨刷附換。分苗一般用30目的網袋,每袋裝2000-3000粒左右,分苗一般在6月份,氣溫較高,應搭棚防曬或早晚進行分苗。
采集:姜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