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鯉魚為大水面水域中的一大優勢種群。但鯉魚屬底層魚類,且對網具較敏感,當它碰到網具時,既可鉆底過網,又可轉向避網,因此,一般的刺網和定置張網漁獲率都很低,長期以來,捕鯉成為湖泊、水庫等大水面捕撈的一大難題。筆者根據東北松花湖水庫單層刺網和浙江新安江水庫變水層單層刺網的捕鯉經驗,在古田溪水庫設計安裝一種“裙子網”進行專門捕鯉的試驗,幾年來,取得一定成效。
“裙子網”亦屬單層刺網類,由于采用不同的上、下綱水平縮結系數,使傳統的矩形刺網網片變為上綱短下綱長的扇形,當扇形網片在浮、沉子及浮標的作用下,直立分布于某一水層時,則呈“裙子”式的“∽”形波浪狀,故稱之為“裙子網”。當鯉魚碰到“裙子網”進行轉身時,則被波浪狀的網衣刺、纏、包、絡而捕之,另外,在“裙子網”的選料和裝配工藝上突出:“兩細”(網線細、上下綱細)、“兩輕”(沉子輕、浮力輕)、“一大”(浮子間距大)、“一小”(水平縮結系數小)的技術特點,使網具在水體中具有良好的松弛性、柔軟性,增強了纏絡性能,同時,根據鯉魚變換水層生活的特性,通過調節浮標繩的長短,使網具準確地分布于鯉魚活動的中心漁場,從而大大提高了漁獲率。本文就“裙子網”的漁具、漁法介紹如下:
一、網具
1.網具的材料、規格、用量:
(1)網衣:目大12cm采用0.25膠絲,長1400目,高35目,目大14cm采用0.3膠絲長1200目,高30目。水平縮結系數上綱0.3,下綱0.38,垂直縮結系數0.955。
(2)上綱:2根,采用0.25/3×8聚乙烯線,穿綱長52m,裝綱58m。
(3)下綱:2根,穿綱0.25/3×8聚乙烯線長66m,裝綱0.25/3×3聚乙烯線長70m。
(4)浮子:51個,8cm×2cm×2cm泡沫塊。
(5)沉子:161個,25cm×4cm×2cm
2.網具的裝配:
兩種網具裝配方法基本一樣,現僅以目大14cm的網片作一敘述。
(1)上綱裝法:先用長度為52m的上綱(稱穿綱),穿過網衣上端的長度目數,再用長度為58m的另一根上綱(稱裝綱)裝浮子,兩根上綱的線頭各留1m(作為網頭繩,供放網時固定或拼接網用),從1m處開始,每米裝1個浮子,浮子下壓網衣3目,浮子間網衣為21目。為防止收網時浮子因受力過大而脫落,在綁扎浮子時,穿綱不打打結,僅用裝綱在靠近浮子的兩端處打上雙套結即可。
(2)下綱裝法:以0.25/3×8聚乙烯線為穿綱,0.25/3×3聚乙烯為裝綱,每40cm裝沉子1個,沉子中壓2目,沉子間的網衣為5.5目,沉子間再打一死結。沉子兩端用老虎鉗夾出一淺槽,以便于扎緊裝牢。裝法同浮子。
3.附屬漁具:
(1)浮標:浮標為浮力400g的泡沫浮球。每張網具(50m長)配2-3個。浮標繩亦采用0.25/3×8的聚乙烯線,其長度依放網的最深水層而定,但一般不超過20m。
(2)沉石:一般每只作業船配備2.5kg-5kg重的沉石2-4塊。沉石繩可用直徑0.6cm-0.8cm的黃棕繩或0.25/3×20聚乙烯繩,每塊沉石的繩索長度為30m-50m。
(3)網船:為1t位,3.2m長的小舢板。
二.漁法
1.“試網”:
“試網”的方法是,各捕撈小組在各個不同的漁場,分別將網具布設于不同水深的水層中,然后根據各組的漁獲率和上網部位,進行統計,分析、總結,確定本季節鯉魚活動的中心漁場方位。
2.放網:
一般每只網船配放20-30張網具(1000m-1500m長度)。網具呈水平狀順序疊放于網船中艙,沉子綱位于船頭方向,浮子綱位于后艙方向,放網工作由2人操作,前艙1人劃船兼放沉子綱,后艙1人負責撐船、放浮子綱和吊浮標。當網船到達漁場后,后艙人員先將沉石拋入水中,待沉石到底后,把上綱網頭繩系在沉石繩上,接著劃船放網,隨著網船的進行,網具從右船舷順序下水。放完最后一張網片時亦把上綱網頭繩系在另一沉石的沉石繩上并將沉石拋入水中。爾后檢查一下浮標有否松失、浮標繩是否全部散開。
放網時間一般在每天的落日之前,特殊情況靈活掌握。
3.收網:
先把船劃到下風處的沉石浮標處,拉起沉石后行逆風收網。兩人收網時,1人在后艙收浮子綱并負責整理浮標和控制船只,1人在前艙收沉子綱,漁獲物由近處者摘取。如有三人收網,1人可在中艙收網衣并專門負責摘取漁獲物,收網中,網衣、浮標和各種繩索都要整理清楚,以利下次放網。
三.問題討論
1.網具長度與高度的確定:
刺網的長度主要是根據漁場水域的寬窄和操作的方便性來決定的。一般單位網片長度為15m-50m,但各地無統一標準。
刺網的高度是依據漁場的水深、捕撈對象的習性和棲息水層等因素來確定的。在魚類棲息水層的深度范圍內,網具高度越高,捕撈面積越大,漁獲率也就越高。一般單層刺網的網高為1m-5m。
2.網目尺寸的確定:
以刺為主的單層刺網,其網目尺寸與捕撈對象的個體大小、魚類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漁獲率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
根據我們對兩種不同網目網具的漁獲物分析,刺網網目尺寸與魚體體重的相關性與以上公式計算的結果基本接近。
3.網線的材料和粗細的選擇。
(1)網線材料的選擇:要求網線具有強度大、線細而柔軟以及網線在水中透明無色或具有使魚類不易發現的顏色。目前生產上采用的多為錦綸綜絲(膠絲)和錦綸絲(尼龍)兩種,其中膠絲材料成本低、操作輕便。
(2)網線粗細的選擇:纏刺類網具的網線粗細對漁獲率有很大的影響。一般網線越細,越不易被魚發現,且魚上網后嵌入魚體表皮內的深度也越深,魚不易逃脫,漁獲率較高,反之,漁獲率就低。因此,在強度足夠的情況下,網線選擇越細越好。在網具設計時,確定刺網網線粗細的方法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根據網線強度計算方法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P=nQ/2k1k2.式中:n-安全系數,一般刺網類取1.5-2;
2——表示一個網目由兩根網線組成;
k1——表示網線的干、濕態無結節強度之比值,綿綸膠絲類k1-0.8
k2——表示網線的濕態有結節和無結節斷裂強度之比值,綿綸膠絲類k2=0.9
Q——漁獲物在網目中的最大掙扎力(近似等于漁獲物本身的重量,即Q=G),單位:kg;
P——網線的千態斷裂強度,單位:kg;
4.上、下綱的材料和粗細的選擇:
上、下綱的材料和粗細與網片的松弛性和柔軟性有關,但選擇時還應根據水庫的地形、地貌和操作方式來決定。為使網片保持充分的松弛性和柔軟性,我們選擇較細的0.25/3×8(直徑=0.4mm)聚乙烯線。上綱采用兩根0.25/3×8聚乙烯線,其強度是夠的;下綱采用1根0.25/3×8聚乙烯線和1根0.25/3×3聚乙烯線,便于把沉子裝牢,且當底綱鉤掛后,如是小掛物,可將其拉起,如是大掛物,則可拉斷底綱,防止網衣過多被撕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