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春 季到來,隨著氣溫、水溫的逐步回升,病菌、寄生蟲會大量繁殖,越冬魚類經過長時間的抵溫生存與適應,其體力消耗、抗環境變異能力降到極限,這時最易引發各種疾病并流行。如不及時預防與治療,就會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為進一步提高養殖魚類的成活率,保證春季養魚生產對魚種、魚苗的需求,增加養殖效益,嚴把魚病防治關尤為重要,根據以往經驗,特介紹以下幾方面的預防、治療措施。
一、要保持越冬魚池環境的相對穩定,水質清潔。在魚種放養倒箱、剔魚、并池或分池時,應用濃度10克/米3的漂白粉藥浴10-20分鐘以殺死魚體表面和鰓片上的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
二、在魚種放養前要進行清池消毒;清池時消毒最好潑灑生石灰,不但可殺死魚體上的細菌和寄生蟲還能將固定在池中或浮在水中的幼蟲及卵殺死,一般用量每畝80-100千克。
三、餌料投喂應注意堅持晚而少,并適當投喂一定量的藥餌。剛人春魚類體質較弱,腸胃消化能好力極差,因而在魚類剛開始攝食時不要急于投喂餌料,最好要等大部分數量的魚類開始攝食時再開始投喂。開始投喂時餌量也不宜過大,過大易引發腸胃疾病。投喂藥餌,可用大蒜、海水魚多維、包膜Vc等制成藥餌,連續投喂天。
四、日常管理。保持良好的水環境,投喂新鮮清潔的餌料、適當控制投餌量,經常巡池、注意觀察魚體活動情況、檢查有無游動異常、體色變化、攝食不良等反常現象,發現情況及時采取措施。
五、發現病因及時治療。
①弧菌病,主要癥狀表現在體表斑點及潰瘍,眼球突出及出血,體色變黑,游泳力及攝食量減少。患病后可用海水魚多維,包膜Vc、痢菌凈等制成藥餌連續投喂5-7天,外加0.3-0.5
克/米3的出血寧藥浴1-2小時。
②連消球菌癥,主要癥伏是鰓內側嚴重發紅、體色變黑、眼球突出、腸充血及出血。防治方法:要投喂新鮮的魚餌料并加入適量復合維生素,投餌量要適宜,避免過度飽食,發病后應減少投餌量,患病后可按四環素50毫克/千克。日藥餌投喂治療5-7天。同時用0.3-0.5克/米3出血寧藥浴1-2小時。
③車輪蟲病,主要癥狀是病魚體發黑,粘液過多,攝食不良。用顯微鏡觀察(60-150倍)在鰓和體表有輪盤狀蟲體作車輪般旋轉活動。預防方法:保持良好的水質是預防此病的關鍵,治療可采用福爾馬林100-150毫升/米’浸洗川、時或硫酸銅1-2克/米3全池潑灑。④營養性疾病,其主要癥狀是肝功能、血管功能障礙,皮膚炎,脾腫大貧血,預防此病主要是增加營養治療可投喂海水魚多維素、包膜Vc、K3、維生素B1、B2、B6、B12、E等,添加在餌料中投喂。(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