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宋,小規模、分散養殖黃鱔的農產不斷增加,規模養殖有擴大的趨勢,但大多數是從市場購籠捕黃鱔進行暫養、飼養或補充養殖,從而給防病工作帶來了困難,尤其是黃鱔出血病,成了困擾養殖戶的一個難題。
黃鱔出血病屬敗血型疾病,發病快、傳染性強,處理不及時往往造成整池黃鱔死亡,F就本人經驗將其病癥診斷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以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病鱔病狀及病理變化黃鱔患此病后不再潛伏于洞穴中,而是在水中上下竄動或不停地按同一方面繞圈翻動,有時背下腹上,久之則無力游動,橫臥于水面之上呈假死狀態。將此類黃鱔捕獲觀察,發現其體表有血斑,斑塊形狀不定,大小不一,有時呈彌漫性出血,整個體表以腹部出血為重,兩側次之,背部有時有點狀出血,隔離觀察,發現其于1--2天后死亡。死后8小時的黃鱔肛門紅腫外翻,口腔內有血樣粘液,用手輕輕擠壓便流出。解剖發現其腹腔內充滿紫紅色血液和粘液,肝臟出血,腸粘膜點狀出血,腎腫脹出血,腸道內無食物,多有黃色粘液。
2、采取措施與防治結合①投放無損傷、體質健壯的鱔種。②放養時用3%的食鹽水浸種3--5分鐘;放養后用二氧化氯全池潑灑,使池水呈每立方米0.05克濃度,保持2--3天,禁食。然后換水,再用生石灰常規用量全池潑灑。③根據季節和水量經常換水,常規消毒。④發現患病,應將病鱔、死鱔撈出并隔離,以防病情惡化,控制疾病蔓延;徹底換水后用三氯異氰脲酸潑灑,使池水呈每立方米0.4---0.5克濃度,連用3天;此后堅持每天換水并用適量生石灰消毒,調節水質。一周后,病情就可得到控制,黃鱔可正常吃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