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病又稱出血病,從感染到發病致死時間短,流行范圍廣,常在數日內大批死亡。自80年代開始,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廣泛流行,受危害的有銀鯽、團頭魴、鰱、鳙等種淡水魚類,給漁業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一、病原體。細菌性敗血癥致病病因地域不同各地不完全一致。華東地區銀鯽敗血病的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和溫和氣單胞菌,4℃-400℃能生長,32℃左右生長繁殖最快,產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腸毒性及細菌毒性,能溶解多種魚類紅細胞。湖北、江西、湖南、河南等省暴發性傳染病的病原3-4月份時為魯克氏耶爾森氏菌。5月底以后整個高溫季節為氣單胞菌和弧菌。
二、癥狀。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時,病魚的上下頜、口腔、鰓蓋、眼、鰭及魚體兩側輕度充血,嚴重時魚體會出血,眼球突出,肝腫,腹部膨大;鰓絲末端腐爛。有時甚至看不見任何明顯癥狀就死亡。
三、診斷。
(1)應注意與赤皮病及病毒性出血病的區別,赤皮病致病菌是熒光假單胞菌。只有當魚體表受損時,病菌才能侵人,病魚常出現鱗片脫落等癥狀;病毒性出血病病原體是呼腸弧病毒,只感染草魚和青魚,同池的團頭魴、銀鯽等魚類不會發病。
(2)進一步用點酶法檢測病魚內臟組織或腹水中是否有嗜水氣單胞桿菌HEC病毒素,從而判斷致病菌是否為嗜水氣單胞菌。
四、預防。
(1)徹底清塘,冬季清除過多淤泥;
(2)魚種下塘前用(15-20)×10-6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20分鐘。
(3)定期對池水消毒,常換池水,投喂優質飼料,少量多餐,提高魚體抗病力。
(4)食場周圍定期潑灑漂粉精或三氯異氰尿酸、漂白粉等進行消毒。
(5)在該病流行季節,用土霉素拌飼料投喂,每次連喂3天,每天預防1-2次如周圍魚池正發病,則應該全池遍灑一次三氯異氰尿酸或漂粉精。
(6)發病魚池用過的工具要進行消毒,病魚要及時撈出深埋。
五、治療。病發時應嚴格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1)第一天全池潑灑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0.7×10-6或晶體敵百蟲0.5×10-6,殺滅魚體外寄生蟲。
(2)第2天至第6天連續投喂藥餌5天,每天每100千克魚用10-20克土霉素拌飼料投喂,藥飼分上下午兩次投喂。
(3)第3天及第5天全池遍灑漂粉精0.6×10-6或三氯異氰尿酸0.4x10-6或漂白粉1.2x10-6,殺滅水體中及魚體表的病菌。
(4)第10天全池潑灑生石灰20×10-6,調節水質。(摘自漁業致富指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