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魚種放養入箱
網箱養魚的日常管理就從放種入箱開始。魚種放入網箱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在靠近岸邊的水體中將網箱裝配好,按預先的計劃把魚種放入網箱,然后用小船連同網箱將魚種拖曳到網箱設置區,并將網箱裝配好、固定牢。這種方法由于網箱要當場裝配起來,因此魚種放養的時間就要拖得很久。同時,網箱中的魚群由岸邊運往網箱安置場所的過程中容易擦傷,網箱也容易在拖運魚種過程中造成破損,所以,一般不大采用此法。第二種是用活水船將魚種運到網箱預先裝配好的放養地點,然后將魚種按預先定好的放養計劃,直接放種入箱。放入網箱的魚種必須是體質健壯、規格均勻的優良魚種。
剛放入網箱的魚群,由于一時不能適應新的水域環境,往往出現魚群蹦跳或沿著網箱四周不停地游動等反常現象,這種現象通常經過2-3天后,待魚群開始正常攝食時就會好轉。
二、投 餌
這是給食式網箱養魚的一項十分仔細的管理技術。濾食性魚類雖然一般可以不投食,但在飼養后期因怕天然餌料缺乏,也有補充投喂一些粉狀餌料的。所以在整個網箱養魚的管理過程中投喂餌料,幾乎是每日必做的日常管理措施。在給食量確定后,投餌的技術管理主要包括投餌次數和方法。
(一)投餌次數:每日投餌次數多少是影響投飼效果及防止餌料散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總的日投餌量決定后,一般以量少、次多為原則,這樣可達到盡量減少餌料因一次性投餌過多而發生餌料沉底或隨網箱網目外溢的現象。在投喂面團狀或粉狀餌料時,更應注意這一點。但如果投喂的次數過多,每次投餌量過少,也會使日投餌量過于分散而引起魚群爭食,往往出現強者飽食、弱者受餓,造成魚群生長不均勻現象。對于一般的網箱養魚管理來說,日投餌量可6-8次,如有條件,也可以增加到8-12次,晚上也可投餌。
(二)投餌方法:在一般情況下,剛放入網箱的魚群由于不適應新的環境,在第一、二天內往往會出現沿著網箱壁成群游動的情況,接著就可以開始投餌。必須做到讓魚養成浮出水面攝食的習慣。其方法是在魚饑餓狀態下訓練。羅非魚一般次日就能養成集群攝食的習慣,其他魚類則需經7-10天的訓練時間。
初期投餌如進行得順利,當水溫達到15-16℃時,就可參照下面方法安排投餌量:第一二天投喂魚體重量的0.5-1%的飼料量,第三四天投喂魚體重的1-1.5%的飼料量,第五六天投喂1.5-2.0%的飼料量,自第七天起,如魚群已養成密集爭食的習慣,則可以按溫度與魚種規格所制定的日投餌量進行正常的投喂。要注意在魚群集群掠食的情況下,仍應將每次餌料量分成多次來連續投喂,做到不讓餌料下沉到網箱底部就被魚群食完為好。為了防止餌料的沉底或外溢,在網箱底部要鋪墊一層密眼網紗,并安置食臺或餌料套角。
(三)影響投餌效果的因素:網箱養魚的飼養效果,經常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投餌過程中要重視和注意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提高投餌的效果,以下幾點應特別注意:
第一,在遇到風浪大、水流急、水質渾濁時,應注意適當減少投飼量。如投喂浮性顆粒飼料,必須采用集飼裝置,以防飼料被風浪、急流沖走。
第二,當遇水溫急劇下降、陰天無風、溶氧量降低時,魚類代謝減弱,攝食不旺,投餌量應減少。否則,必然浪費飼料。
第三,遇到大風,水流湍急時,為防止飼料外溢散失,可以適當加高食臺的周邊,以減少餌料散失。
第四,到養殖后期,水溫下降,魚群常不浮出水面時,要特別注意投餌量不宜過多。
第五,拉網當天不要投餌,次日投餌量也應適當減少。
第六,要做到定量分次撒放,魚不浮出水面集群攝食時,寧可讓魚挨餓,也暫不投餌。
三、及時檢查網箱
網箱在安置前應經過仔細檢查,魚種放養后還要勤檢查,目的是為了能及時發現網箱有無破損,防止偷逃,以減少損失。
(一)防逃檢查:最好在傍晚和次日早晨進行檢查。其方法是,飼養人員站在小船上將網箱四周的網衣輕輕提起,仔細觀察網衣是否有破損,特別要仔細察看離水面30厘米左右處的網衣,因網箱在剛放入魚種時總免不了有死魚的現象。各種網箱外的野雜魚,特別是水老鼠最容易被誘集來侵襲網箱。水老鼠咬網的部位絕大多數在離水面30厘米左右的地方。
為了減少因水老鼠咬網而引起逃魚的事故,最好延遲晚上最后一次的檢查時間,并提早一天第一次的檢查時間。生產上一般在剛放入魚種的頭幾天出現魚種死亡的現象較嚴重,所以最好在晚上10時作最后一次檢查,并在第二天早晨5時作第一次檢查,這樣即使夜晚出現水老鼠咬網,由于晚上表層水溫低,魚群都集中在網箱底部,因此大量逃魚的可能性不大,只要在早上首次檢查時發現網衣破損,立即補好就可。
網箱養魚在國外常稱為冒險的漁業,它的風險大。前一天網箱內魚群密集,覺得豐收在望,但可能在第二天因逃魚而失敗。水老鼠是我國網箱養魚最常見的敵害,要特別引起重視。
(二)防偷盜事故:網箱養魚特別在起捕前更應加強防偷檢查,通常如遇網箱在投餌時魚群不浮上水面攝食,就要警惕可能已發生偷盜魚事故。因網箱中的魚群在前一天夜晚經過拉網或抄網偷捕后,常會影響第二天的攝食。更有弄壞網箱進行偷魚的現象,這常造成整個網箱內的魚群被偷劫一空的局面。
為防止偷盜的發生,在網箱區外常設置保護區,同時網箱的周圍要裝燈,這不僅可以減少偷盜的發生,還可大大減少夜間行船所造成的交通事故。
四、災害性天氣出現時的管理
災害性天氣主要是指臺風、暴雨和洪水。臺風常伴隨著暴雨的出現,網箱區的風力比陸地要強。設置在湖泊、水庫或海灣內的網箱,有時會出現網箱傾翻或被風浪淹沒到水下,所以在刮臺風前必須檢查網箱的框架和樁是否牢固。固定式網箱要加固繩索,檢查結扎處有無松散,并適當提高網箱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浮式網箱要防止臺風期間網箱底部與湖底著泥,以及因摩擦而引起斷線和破網。
洪水可以使網箱設置區的水流加快,沖垮網箱樁或使浮式網箱走錨移位。洪水水位升高可使固定式網箱沒頂逃魚,因此,在洪水季節前,必須加固網箱,加高網箱露出水面的網衣,必要時將開口式網箱加蓋網封頂。
無論是臺風還是暴雨或洪水,在過后要立即檢查網箱,觀察有無破損的地方,樁和繩索是否毀壞,魚群有無死亡,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修復和搶救。
五、定期拉網檢查魚群
定期拉網檢查的目的:一是為了檢查病害,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二是為了觀察魚類的生長,以便及時調整投餌率,或網養濾食性魚類時,為及時了解養殖的魚種是否已達到預定規格,便轉入下階段飼養,或準備進行逐級分養或爭取提大留小等措施;三是為了及時了解網箱中的魚類有無被盜及逃魚現象。
網養給食式魚類的生長檢查,一般應每隔7-10天檢查1次,然后調整給食率,最多不超過15天檢查1次,否則投餌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現多投餌料造成浪費,或少投餌料造成魚種生長不良。濾食性魚類一般每隔30-40天檢查1次生長情況,然后根據魚種的存活率、生長規格及個體均勻度來決定是否要分箱升級或進行提大留小。檢查魚類的病蟲害,一般可在5月初發病季節前結合生長檢查一并進行,并決定是否要立即作出藥物防病措施。防偷、防逃的檢查,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是在魚群動態不明、攝食量突然減少時進行。
六、魚病的預防方法
上節已述及網箱常見的魚病的識別和治療措施。更重要的措施是魚病的預防。只有做好預防工作,才能達到最滿意的經濟效果。常用的預防方法有魚種消毒、工具消毒、食臺消毒、藥物掛袋、掛簍消毒、藥餌消毒、魚種浸洗消毒等。一般一個生產周期內,可消毒2-3次,即第一次在網箱安置魚種放養時;第二次在5月初進入發病季節前;第三次在8月份立秋前后。
由于流水高密度精養,是網箱養魚的特點,因此不宜照搬套用池塘靜水環境中防治魚病的方法。對生物性疾病在網箱內通常采用以下的預防方法:
(一)全箱連續潑藥法:將藥物先按一定濃度進行全箱潑灑。由于網箱的水體在流動,所以,這種防病方法,必須隔一定時間(數分鐘)追加1次藥物,連續進行數次。全箱潑灑由于用藥量大,而且不了解網箱內魚群的動態,效果也不理想,故此法很少使用。
(二)藥浴浸洗法:將網箱內的魚群拉起放到另外的密眼網箱中,并將密眼網箱放置在原來網箱中,然后根據魚病流行情況對癥下藥,進行藥浴浸洗。由于密眼網箱仍會因浸洗時間延長而使藥物濃度下降,故仍需在經過一段時間后追加藥物,提高藥液濃度。浸洗法因網箱容積小、網目密,追加藥物的次數少,所以藥物的使用量大大減少。而浸洗的網箱又放在原網箱中,如一旦認為藥物濃度已影響浸洗箱內魚群的生存時,可將網箱內的魚群倒回原網箱中,這樣既無風險,效果也好。如果實際操作時嫌麻煩,也可將網箱四角提起,讓魚群集中在網箱底部,然后進行藥物浸洗,由于網箱底部鋪墊密眼網布,所以消毒效果與使用密眼小網箱作藥物浸洗相仿,但其勞動強度可大大減輕。
(三)掛簍、掛袋消毒法:當網箱中的魚群發現患有細菌、原生動物和甲殼類寄生所引起的疾病時,照例可用漂白粉掛簍或硫酸銅掛袋法進行消毒,其使用方法與池塘養魚防病相同。其中如是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可用漂白粉100-150克(或根據網箱大小投藥用量)裝入布袋中,每只網箱內懸掛2-4只,連續治療3-5天。如網箱中的魚群有原生動物或甲殼類所引起的疾病時,可改用硫酸銅掛簍防治,具體方法和掛袋相同。由于網箱設置在流動的水中,用掛簍、掛袋法來防魚病,對魚類一般不會產生不良的藥物反應。
(四)投喂藥餌法:該法可在魚類發病或發病前作預防使用。對腸胃炎特別有效。因網箱中的魚群已經養成定時吃食的習慣,所以拌和在餌料中的藥物能被魚類充分利用,治療的具體步驟與池塘養魚治療草魚腸炎相同。一般用有浮性藥餌和沉性藥餌兩種。
1.浮性藥餌:第一天每100千克魚在餌料中添加10克磺胺脒;第二至六天藥量減半。也可以制作成餌料,6天為一療程。按每100千克魚用35克磺胺脒制成配合餌料的藥餌, 2.沉性藥餌:用量和制作與浮性藥餌方法相同。但在配料中改米糠、麩皮為豆餅粉,這樣制成后的藥餌呈沉性,在池塘養魚適合青魚和鯉魚的食性。
實際在網箱養魚時,無論青魚或草魚均已適應吞食各種配合餌料的習慣,故不一定要拘泥于制作沉性或浮性藥餌。
(五)注射法:藥物肌肉注射,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幾年來,網養時對放養魚種或成魚注射疫苗,防病效果良好。若采用金屬連續注射器注射,可提高效果,節省藥液。
(六)涂抹法:對魚類的外傷或發生赤皮病、打印病時,可以結合拉網檢查對病魚進行藥物涂抹。其方法是,將藥物拌入凡士林,制成軟膏,涂抹在魚體的傷病部位,這也是一種較好的防治方法,但多數僅適用于親魚或大型名優商品魚。實踐表明,拉網受傷的親魚或名優商品魚,用青霉素軟膏涂抹傷口,對防赤皮病、水霉病也有一定作用。
七、勤洗網衣,保持網目水流暢通
由金屬絲或合成纖維制成的網衣,在水中都可能被藻類或低等的無脊椎動物(苔蘚蟲、螺螄、貽貝和藤壺等)附著,堵塞網目,加之有時有大量懸浮有機物附生在網衣上,造成網箱的濾水性能降低,致使網箱的魚類因缺氧而窒息或因濾食不到浮游生物使魚類生長不良。克服網底上附著物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涂抹法:在網衣上涂附一層碳酸鈣粉末或其他鈣化合物,使網變得柔軟,可使油污物不易附著。為了使碳酸鈣粉末與網線更好地凝合,可用聚氯乙烯、聚酰胺、橡膠等作為粘合劑,先在網上附上粘合劑,然后加碳酸鈣粉末或兩者混合后再涂于網上,這樣就能經久耐用。日本海水養殖牡蠣的網箱就用此法。
將網線上涂瀝青,也可防止藻類附著。另外,涂上一層特殊的黑漆或一層聚氯乙烯,也能有效地保護金屬網片。
(二)生物防堵法:可在網箱中放入一些刮食性魚類,如鯔魚、鯛魚或尼羅羅非魚,這樣可以除去部分附著的藻類和某些低等無脊椎動物。
(三)增大網目法:適當增大網目,能夠增加網箱的濾水量,如鰱、鳙的夏花魚種,在網目為1厘米的網箱中很容易阻塞網孔,但增大到1.5厘米時,從理論上講網目濾水面比1厘米時增加到2倍。但增大網目就需提高夏花魚種的規格,這應從全局考慮。
(四)換網法:及時換大網目網箱,當網箱中的魚類飼養到一定時間調換一只網目較大的網箱,這不僅可減少網箱堵塞現象,同時因新調入的網箱網目擴大,增加了濾食量,這本身對氧和浮游生物的補給也是十分有用的。
(五)上提下沉法:上提或下沉網箱能減少網孔的堵塞現象。這是因為大部分藻類附著在水面以下1米范圍內,因此定期將網衣上提曝曬(固定式網箱),可將堵在網目上的藻類曬死。如果網箱為封閉式或浮式網箱,則可將網箱沉入水下1米,這也有利于克服網箱網目的堵塞。
(六)清洗法:如果是懸浮性的有機附著物,可以用掃帚或柳條等拍擊網衣的附著物,使其脫落。
(七)沖洗法:噴水槍沖洗。只要1人提起網衣,另1人用水槍沖洗網衣,勞動強度小,并能加快清洗網衣速度。
上述幾種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減少網目的堵塞。、防止網目堵塞,尤其是網養濾食魚類,十分重要。不能合理解決這個問題,網箱內外水體交換不良,造成餌料貧瘠,很難獲得大規格的花白鰱魚種。竹木類網箱或金屬網箱,也會出現網目堵塞現象,但要比合成纖維網衣好一些。
八、起網收捕
當網箱中的魚群達到預定的收捕季節、產量和規格要求時,或因市場急需,就可起網收捕。起捕后應盡快銷售,必要時也可在網箱中暫養幾天,但不允許將魚冰藏或咸干,這樣就失去了網箱養魚的意義。
起捕的時間一般水溫下降到15℃時就可起捕,因為此時魚群已趨向生長減緩或停止階段,再投喂飼養往往是得不償失。如果魚體重量提前達到某一預定的商品規格時,就可立即起捕。反之,如遇產品大量集中,售價又不高時,也可再暫養一個階段。總之,網箱養魚的起捕時間要考慮市場需要和經濟效益。
起捕的方法有直接用活魚船在網箱邊稱重過數與將網箱拖曳至岸邊用吊車起吊稱重。前一種方法起捕時用兩條小船,一條船上兩人將網箱的兩個角提起,不斷收網使魚群集中到對面的角落里,此時對面小船上的人用抄網(撈海)將網箱中的魚捕起,稱重過數;后一種方法將網箱從框架上解脫下來,用繩索將網箱口扎牢,由一條船將網箱連魚拖向岸邊,然后用吊車在岸邊將魚群吊起稱重。
濾食式的封蓋網箱,收捕時往往用一根長毛竹從網箱底部插入,借毛竹的浮力使網箱底部上浮,然后兩邊二人用小船將毛竹由網箱的一端滾到另一端,最后拆去頂蓋,用撈海或將魚過入小型浮式網箱。
九、清洗網衣和收藏
網箱在收藏前一定要清洗干凈,否則因網箱帶有腥味在收藏過程中很容易被老鼠咬破。第一年使用過的網衣不必立刻修補,因為在收藏過程中即使是新網也可能發生破網的現象,可在第二年使用前作仔細檢查、修補。
十、并箱及越冬
網箱中部分魚的體重未達到上市規格,或者原定的飼養目的是培養魚種,這都需要在來年再飼養一個時期。這就要進行并箱越冬。并箱時可將幾個網箱的魚按大小檔次并成一箱。為越冬階段的安全,可以將并箱的魚群放入另1個大網箱中,這樣逃魚的概率小一些。或者也可將網箱頂部加蓋網,作上浮式標記,經檢查后沉入湖泊水底越冬,待第二年春季再分箱飼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