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 魚種放養
1、放養品種:過去稻田養魚只是養鯉魚、鯽魚和草魚等少量品種,目前已發展到放養羅非魚、鰱魚、鳙魚、鳊魴魚、鯰魚以及河蟹、泥鰍、羅氏沼蝦、青蝦等多品種,還可以發展萍、筍、菜、食用菌等生產進行綜合養殖。不同地區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放養品種。原則上講,適于池塘養殖的所有種類都可以在稻田中養殖。
2、放養時間:一般提倡早放,3厘米以下魚種,在插秧前就可以放養,因為魚苗個體小,不會掀動秧苗。而這時施足基肥的稻田,經犁耙后,浮游生物和底棲動物大量繁殖,對魚苗的生長特別有利。實踐證明,插秧前后放入同樣規格魚種,插秧前只比插秧后多飼養15天,但出田時,個體要比插秧后放入的增加100克以上。6-10厘米的魚種,則最好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在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利用建有魚凼的稻田養魚,一般應在春節前放養完畢為好。春節前放種,一是成魚田的魚大部分已收獲;二是魚的活動能力弱,便于捕撈。水溫低,魚的鱗片緊,在捕撈放養操作中,不易受傷,可減少飼養期間的發病和死亡率;三是提早放養延長生長期。魚種放養應晴天進行,嚴寒、風雪天氣不能放養,以免魚種在捕撈操作和運輸中被凍傷。
3、放養方法:冬春農閑季節,開挖好魚凼、魚坑。如為上年養魚的稻田,最好要對魚凼、魚坑等進行整修,鏟除坑邊雜草。放養前,排干坑、凼,日曬一星期左右,然后灌水深10厘米左右,并用生石灰進行消毒,按畝用生石灰50公斤撒施。再過一星期后灌足水,每畝施肥300公斤以適當培肥水質。4-5天后即可投放魚種進行飼養。放養魚種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同一批的魚種規格要整齊。魚種放養前還要進行魚體藥浴消毒。
4、放養數量:要根據魚凼的大小來確定魚種放養數量。稻田養殖成魚,提倡放養大規格魚種,一般每畝稻田可放養8-15厘米的大規格魚種300尾左右,高產養魚稻田可每畝放養8-15厘米的大規格魚種500-800尾。具體放養量要因地制宜,根據稻田的生態條件、產量要求和魚種規格大小適當增減。如果實行粗放養殖的,要根據稻田的天然餌料狀況來確定,雜草多可以草魚為主,占60%,鯉魚30%,其他魚類10%;一般肥水田可以鯉、鯽魚為主,占60%,草魚30%,其他魚類10%;實行精養的,可草、鯉并重各占50%。
5、魚種放養操作應注意的事項
1)調節水溫:因為稻田水淺,水溫變化大,所以在投放魚種時,首先應檢查運輸魚種的容器內水溫與田水溫度是否一致,水溫相差不得超過3℃。如溫差過大,應在容器內分幾次加入田水,緩慢使其水溫基本一致魚適應后,輕輕放入田中。如用氧氣袋運魚種,則可將其放在田中1個小時左右,再解開袋口,將魚輕放入田。
2)適時注入新水 魚種最好放入進水口處,發現田水過肥或消毒藥性尚未完全消失,魚種不適應時,能夠及時注入新水,提高魚種的成活率。
3)魚體消毒:魚種放入田前,一定要經過魚體浸洗消毒。將魚種放在3-5%的食鹽水中浸浴5-10分鐘,消毒后再放養。
4)檢查攔魚設施:在放養之前應先檢查田埂,進、排水口及攔魚設施是否完整無損,發現漏洞應及時堵塞。
。ǘ 飼養管理
1、投餌:稻田中雜草、昆蟲、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天然餌料可供魚類攝食,每畝可形成10-20公斤天然魚產量,要達到畝產50公斤以上產量,必須采取投餌措施。常用的種類有嫩草、水草、浮萍、菜葉、蠶蛹、糠麩、酒糟。有條件的可投喂配合顆粒飼料。投餌要定點、定時、定量,并據攝食情況調整投餌量。一般在飼養的初期,由于田中天然餌料較多,魚體也小,可不投喂,中期少喂,以后逐漸增加;后期隨氣溫下降,魚的攝食量逐漸減少,當水溫下降到10℃以下時,即停止投喂。在長江游流域,5-6月,每畝每天投精飼料1.5-2.5公斤,青料8-12公斤,7-9月底,每畝每天投喂精飼料3-5公斤,青料18—25公斤,10月以后逐步減少。青飼料要鮮嫩,并于當天吃完為宜。
2、調節水位、水質:要根據水稻和魚的需要管好稻田里的水,調節水位、水質。在水稻生育期間按水稻栽培技術要求進行,在放水曬田期間,魚在凼內生長,不受影響,水稻抽節后,可逐步加深田水,盡量提高水位。稻田水質偏于酸性時對魚類生長不利,特別是水稻收割后,稻根稻樁腐爛嚴重影響水質。因此要盡量少留稻樁,定時向田凼施用生石灰,調節水質到微堿性。
3、魚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1)稻田消毒:放魚前,應選用藥物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每畝使用25-40公斤生石灰,不僅能殺死對養殖魚類有害的病菌和兇猛的魚類及螞蟥、青泥苔等有害的生物,還能中和酸性,改良土質,對稻魚都有好處。石灰處理后者7天左右可放入魚苗。每畝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3公斤,加水溶解后潑灑全田,隨即耙田,隔1-2天注入清水,3-5天可放入魚苗。
2)魚種消毒:魚苗在放前,要進行藥物消毒。常用藥物有3%的食鹽水,8.0毫克每千克濃度的硫酸銅溶液,1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20毫克每千克的高錳酸鉀溶液等。漂白粉與硫酸銅溶液混合使用,對大多數魚體寄生蟲和病菌有較好的殺滅效果。洗浴時間:據溫度、魚的數量而定,一般為10-15分鐘。洗浴時一定要注意觀看魚的活動情況。
3)餌料消毒:餌料在投喂前應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動物性餌料,如螺、蜆等,用清水洗凈,選取鮮活的投喂。植物性餌料,如水草、萍類,則用6.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鐘后投喂。施用發酵的糞肥時,每500公斤糞肥中加120克漂白粉,攪拌均勻后投入池里。
4)食物臺和溝、坑的消毒:在魚病流行時,要對食物臺和魚溝、魚坑進行藥物消毒。方法如下:
A、漂白粉掛袋:魚坑上插幾根竹桿,每個魚坑掛2-3只藥袋,簍內裝漂白粉50克,每3天換藥一次,連續3次。
B、往魚溝、魚坑內潑灑藥物,一般用漂白粉、敵百蟲或生石灰。如溝坑面積占稻田面積12-15%,每畝用漂白粉250克或用90%晶體敵百蟲3-5克(2.5%粉劑敵百蟲30-50克).敵百蟲對指環蟲、三代蟲、水蜈蚣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畝用生石灰1-2公斤,化水后潑灑能預防魚爛鰓等病。
C、防除天敵害蟲 如水生昆蟲、蛙類、水蛇、食魚鳥、鼠類等。水生昆蟲有水蜈蚣、田螺等。水蜈蚣性極兇猛,貪食,一只小蜈蚣一夜之間可夾死魚苗16條之多,對魚的為害最大。在放魚前,用生石灰潑撒全田,可殺死水蜈蚣。也可用敵百蟲粉劑撒在水面,形成1.0-3.0毫克每千克的濃度,能有效殺死水蜈蚣。水蛇、鳥類、鼠類都是魚類的主要天敵。
D、其他
缺氧浮頭:在水淺、放養密度大、飼料投放過多情況下或天氣悶熱、水中腐殖質分解加速而大量消耗氧氣時,水中溶氧量顯著下降,特別是下半夜,可降到最低是0.2-0.9毫克/升,這時魚類將因缺氧而全部浮頭,如不及時搶救,有全部死亡之危險.因此應隨著魚類逐漸長大,對水中溶氧消耗的增加,根據水質和魚類活動情況應及時加注清水,以提高稻田水位,改善水質。在天氣悶熱或天氣驟變,氣溫過低時,要暫停投餌。發現浮頭要立即排出田水,引進含氧量高的清水。
。ㄈ┯泻υ孱愡^度繁殖:在七、八月高溫季節,部分紅萍死亡,這時稻田內的藻類會大量繁殖。其中有一種微囊藻,其細胞外面有一層膠質膜,魚類不能消化,藻體死亡之后,藻蛋白質分解產生有毒物質(硫化氫、羥胺)對魚的生長不利。據分析,1公斤水中含有50萬個左右微囊藻時,就可使鳙魚苗死亡,如達100萬個以上,則大部分魚類死亡。PH值為8-9.5,水溫28-30℃時,微囊藻繁殖最快,可用0.7毫克每千克硫酸銅均勻撒灑在田中予以殺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