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方面做好水產品健康養殖
發布時間:2008/2/24 9:48:00 來源: 編輯:南方漁網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產健康養殖需從概念上有新認識,在實施工作中從源頭抓起,涉及種子、放養、水質、飼料、藥物等主要五個方面:
科學培育種子
種子是水產養殖的物質基礎,是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貫徹淡水養魚“水、種、餌、密、混、輪、防、管”八字精養法的核心部分,選育和推廣淡水良種養殖,既不增加勞力、肥料和生產設備,又可獲得增產,提高品質。因此,在大力提倡科學養魚的同時應積極開展良種引種、選育、自育、自繁和提純復壯工作,為水產養殖打下堅實的基礎。
開展科學放養
科學放養要按不同品種,池塘的生產條件、資金、設備、技術等條件因地制宜,確定合理放養模式與密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大的養殖效果,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科學放養前對養殖條件按各類品種特點要創造一個良好棲息條件,如蟹池水草種植、鱖魚池的適口餌料魚培育、羅氏沼蝦鍋爐早期苗床開挖及池水水溫調節等。
“輪休”或“休養”也是科學養殖不可忽視的問題,對養殖中遇到高發病魚蝦類池塘,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采取“輪休”或“休養”措施。如養殖羅氏沼蝦池冬季休整一個季節,河蟹、鱖魚患病重池應改養殖魚種或成魚,青蝦養殖有黑鰓病的淺池塘可種植一季經濟作物,對改善池塘養殖生態環境,控制病源體的數量,恢復養殖池正常生態功能,最終控制病害發生具有積極作用。
科學合理用水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水產養殖時,應對水源進行全面了解,既要保證周年水量充足,也要注意水源無工農業及生活污水污染。水源的理化指標應適宜于養殖品種,這處理化指標如:pH值、溶解氧、硫化氫、氨氮、亞硝酸鹽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等。養殖池塘、簡易池、稻田等統一規劃,進排水系應完全獨立,不可進排共用,切忌排出的養殖污水再進入水源。如果所選水源無法達到要求,可考慮規劃出一定面積建蓄水池,尤其發展池塘主養鱖魚時要配套囤水池,方法是將水源引入囤水池進行處理后再引入養殖池內使用。
各類養殖池塘底質是影響水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放養前要根據不同養殖品種對底質作適當的處理,以保證在養殖過程中水質的穩定和優良。
科學搭配飼料
根據不同魚類生長特點科學搭配飼料,首先要注意飼料的質量。鮮活餌料要新鮮并不帶病原體,如螺蜆類、冰凍魚等。除去病原體常采取飼料消毒的措施,常用藥物有呋喃唑酮、食鹽、漂白粉。同時應注意葷素搭配飼料,此外對有些養殖品種,如河蟹可適當地添加一些植物飼料,以增加其腸胃功能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其次要注意飼料投喂地點,根據不同魚蝦類生活習性,選擇不同的投飼點,勤檢查,要及時清除投飼點的殘餌,并經常對投飼點消毒。再次要確定合理的投飼量。投餌量要根據魚蝦類的不同規格,養殖季節、氣象、環境條件及生長的狀況來確定,既要防止攝食過飽,又不要使其因攝食不足而影響生長。在夏秋二季疾病的曝發季節,要適當減少飼量,一般比正常減少20%~30%。
科學施用漁藥
科學施用漁藥的目的,是提高魚類疾病的防治效果與魚類的品質。注重科學用藥就是要從藥物、病原、環境、魚類本身和人類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出發。如養蝦類原習慣用五氯酚鈉作清塘藥物,但有機農藥殘留多,應逐步改用清塘靈、巴豆粉、茶粕等替代。有目的、有計劃和有效果地使用藥物,達到預防和治療魚類疾病的效果。在養殖過程中把工作重點放在“以防為主、防治并重”上,從而使健康養殖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