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池塘必須符合精養要求
鱖魚單養適宜在魚池中天然餌料豐富和有動物性餌料來源的地方進行。池塘面積1—10畝均可,水深2米左右,底質最好是沙質壤土,腐殖質較少,水宜清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如有微流水更好。在池塘中也可培植一些沉水性水草,池周邊可挖深度為30---40厘米的一圈淺溝,以便鱖魚的捕撈。有條件的地方還可配備增氧機等設備。在魚種放養前必須按每畝用200千克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
二、放養必須科學合理
放養鱖魚種前,先將池水排去一半再灌人新水,使池水稍為清瘦,以后水深逐步加深到2米左右。放養密度隨餌料條件而定,一般每畝放養體長3---4厘米鱖魚種500--800尾。魚種必須來源于正規魚種場,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表光滑,無病無傷。魚種下塘前必須用5%食鹽水浸體消毒5—10分鐘。
三、投飼必須精心細致
餌料是養鱖魚的關鍵。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在鱖魚池塘中可混養一些繁殖快的魚類,作為活餌料,也可專門配備餌料魚池,以供鱖魚餌料。餌料魚大致有下列幾種:(1)羅非魚:每畝放養200--400對羅非魚親魚,使其繁殖的幼魚供鱖魚食用,也可在池中用稀網隔成兩半,一邊養鱖魚,一邊養羅非魚親魚,使繁殖的羅非魚幼魚穿過網片成為鱖魚食餌。(2)鯽魚:一般每畝放2齡鯽魚600尾,約100千克左右為宜,由于鯽魚繁殖力強,產卵期長,所以是較理想的活餌料魚。(3)螃皺魚:每畝水面放養l冬齡螃皺魚10千克作親魚,同時投放一定數量河蚌,供螃皺魚產卵繁殖用,其魚苗種可供鱖魚食用。如果采用專池培育餌料魚,按養成500克鱖魚,需要消耗2.5--3千克餌料魚的比例配套生產,養1畝鱖魚,則需要配套養殖4畝餌料魚。餌料魚的培育可采用高密度生產,才能保證餌料魚在數量上滿足要求,規格上達到同步。餌料魚除上述品種外,還可選擇鯪魚、鰱魚、草魚等,也可以采取培育小泥鰍作為鱖魚的優質餌料。在投飼技術上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定期投喂:當剩余的餌料魚存量低于初放量1/3時,應立即進行補充,一般每3--5天一次,每次投放的數量,隨鱖魚體重增加而增加,一般控制為現存鱖魚體重的3--4倍,否則會給鱖魚的攝食帶來影響。(2)定期檢查:池中餌料魚充足時,鱖魚在水底層追捕餌料魚,因此池面只有零星的小水花。如池中餌料魚不足時,鱖魚則會到水上層追食餌料魚,此時水花大。如看到鱖魚成群在池邊捕餌料魚,則說明池中餌料魚已基本吃完。(3)注重適口性:適合餌料魚的規格一般為鱖魚體長的1/3左右,如餌料魚規格不均勻時,需過篩將大規格飼料魚篩去。
四、管理必須一絲不茍
首先,池塘水質必須常年保持清爽,池水透明度保持40厘米左右,水體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要經常加注新水,特別在高溫季節的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在天氣異常時要立即加水,保持池水水位相對穩定,如池水混濁,可用明礬每畝1千克化水全池潑灑。在晴天或少云天氣時,一般應在中午開機增氧,如天氣悶熱則應在午夜至清晨開機增氧。其次,要抓好魚病防治工作。鱖魚對酸性水特別敏感,當pH值為5.6時,鱖魚無法忍受,最好每隔一段時間施放一些生石灰,以提高堿度,還能預防魚病。對鱖魚危害大的魚病有水霉病、斜管蟲病、車輪蟲病及小瓜蟲病等,易導致大批死亡,故應加強預防工作,發生病害應立即請專業技術人員正確診斷,對癥治療。最后,要精心管理,日夜巡塘,加強值班,勤于檢查魚類生長活動情況,發現安全隱患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