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993-1995年的5月至6月,我們利用池塘邊空閑地挖的小土池覆膜培育大規格鱖魚種獲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將主要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一、培育條件
1.培育池。在大池空閑地上新挖4只小土池,每只面積均為32m2(4m×8m),共128m2,土池挖好后,在土面上覆蓋一層農用塑料膜,以便保水和保持水質清新。
2.培育用水。取大池塘內水,入池水溫22℃左右,pH值7-8,溶氧4-5mg/L。
3.鱖魚苗。從廣東調運1cm左右的幼苗。
二、培育方法
1.鱖魚苗入池前檢查所建造的小土池是否漏水,并加水50cm,前一天放花白鰱水花,每只汕均為5萬尾。
2.鱖魚苗放養。鱖魚苗從廣東空運抵常州,再用汽車運回場內,把魚苗袋直接放入小土汕中,使袋內外水溫相差不大時,再把鱖魚苗放入小池中,放養時間每年均在5月7日,放養密度均為每池1000尾。
3.餌料魚投喂。1cm的鱖魚苗入池培育期間,一般前期每隔3天投放適口的餌料魚3萬尾,后期投2萬尾,投喂餌料魚時,應視小池中餌料魚密度而定,餌料魚過密則影響小池中溶氧,過稀則鱖魚苗攝食不足,影響鱖魚苗的生長,餌料魚的投飼應做到適量保質,保證鱖魚苗吃飽吃好。餌料魚一般不投喂,只有在小鱖魚防病時,才投喂少量藥餌。
4.水質控制。放苗前幾天每只池均加50cm水,放苗前一天四池均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0.7mg/L全池消毒,以后每隔1周加注10cm新水,同時每周用管子吸取少量底層污垢,保持水的透明度在25-30cm,pH值基本穩定在7-8,溶氧保持在4-5mg/L。
5.日常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幾點:撈取池中雜物,注意天氣變化,保證不讓鱖魚苗缺氧。防止水鳥以及防盜等。
6.病害防治。整個培育期間,每隔半月向小池中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0.7mg/L消毒,每隔10天左右給餌料魚投喂痢特靈(每萬尾魚用藥3克),對防治鱖魚腸炎等病有一定療效。
7.大規格鱖魚種的捕撈。1cm的鱖魚苗經50天左右的飼養,規格達到7-8cm后采用吸管把小土池內的水吸出排干,用碗等邊緣光滑的容器捕捉,以免鱖魚種受傷,影響以后成魚養殖的成活率。
三、培育結果
1.成活率。每年5月7日-6月17日進行培育,三年收獲7-8cm的鱖魚種分別為3901尾、3898尾、3903尾,成活率達到97.5%左右。
2.經濟效益。每年的總收入為3900尾×6元/尾共計23400元,餌料魚平均15元/萬尾,200萬尾×15元/萬尾為3000元,1cm鱖魚總費用為4000尾×0.7元/尾為2800元,藥費、挖池人工費、農膜等1000元,每年的總利潤為16600元,投入產出比接近1:3.3。
四、小結與討論
1.我們通過3年的試驗,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雖然鱖魚種價格比前幾年降低一些,但效益還是十分可觀。
2.小土池覆膜培育大規格鱖魚種,不但克服了一般鱖魚繁殖場不培育大規格鱖魚種、只向外出售3cm以下小鱖角.種,而養殖戶因放養小規格鱖魚種成活率低的弊端,而且經濟效益可觀,因養殖戶自己挖小土池比建造小水泥池成本低,收益大。養殖戶用自己培育的大規格鱖魚種不論池塘養殖還是外蕩網箱養殖,當年均能達到上市規格,而且所用農膜和小土池只要保管好,還可再次利用,又可降低成本。
3.用小土池覆膜培育大規格鱖魚種,收獲時比較容易,比直接放人大池塘容易捕撈,特別是長到7-8cm以后,更顯出其捕撈優勢。
4.用小土池覆膜培育大規格鱖魚種,還可以把部分漁場、農戶自己繁殖未能出售完的鯉、鯽烏仔作為餌料魚充分利用,轉化成經濟效益好的商品鱖魚。(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