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要選好漁池。應選擇環境安靜、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和催產池、池底要求平坦、不滲漏、面積以1.5畝~2畝、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為親魚培育池。
二要適當放養。以親魚體重計算,一般每畝放養100千克~150千克。草魚的放養量可略大些,花白鰱魚的放養量應少些。
三要適度施肥。春季是魚類性腺發育階段,攝食量增大。鰱鳙親魚池主要加強施肥,親魚的培育以施有機肥為主,鰱魚池施人糞約占70%,畜糞約占30%;鳙魚池以牛糞為主,一般占70%,人糞占30%。鰱鳙魚池在施肥的同時,
最好施以粉狀配合飼料或豆餅漿。約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畝潑撒200千克左右。施量應適宜,要根據池水肥度靈活掌握,一般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45厘米為佳,鰱魚池水以黃綠色、油青色為宜,鳙魚池水以茶褐色為好。在催產前半個月少施或不施肥。
四要提高水溫。晴天及時排水降低漁池水位,加速提高漁池水溫。排水量可為降低漁池水位的30厘米左右。陰雨天或冷空氣來時,要提前加滿池水,以減緩池水散熱。
五要合理投飼。水溫在10℃時,親魚開始攝食,攝食量隨著水溫升高而逐漸增加。投飼方面要由精料轉為青料,投飼量根據水溫和親魚的吃食情況而增減。
六要調節好水質。水質保持肥、活、嫩、爽。開春投飼與施肥前,宜將池中老水換去一半,加注新水,使水深維持在1米左右,這樣有利于池水升溫及池塘物質能量轉化,促進親魚生長發育。春季沖水也是一項促進親魚性腺發育的重要措施。
鰱鳙親魚池一般每月沖水2次,草親魚池每月沖水2次,每次加水5厘米~10厘米;臨產前,鰱、鳙親魚在臨產一周,每1天~2天沖水1次,或使水成微流水狀態,而草親魚在接近催產前半月內,每天沖水1次,每次2小時~3小時為宜,草親魚池的整個培育過程應保持水質清新,其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以上。
沖水時水流速度應適中,太急過多消耗親魚體力,過緩影響沖水效果。如果水源不足,可抽原塘水回沖或鄰塘水互沖,從4月下旬開始進入產前流水刺激階段,每天1次,每次3小時。
七要及時巡塘及防病。每天黎明和傍晚應巡塘1次,檢查魚吃食量有無增減和水質肥瘦情況,以確定投飼量和施肥量。發現泛池預兆或嚴重浮頭現象,應立即加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