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4月下旬至5月份,我市天氣連續陰雨日數超過45天,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1℃左右,月降水量比常年偏高79%,為歷史少見,給魚類人工繁殖帶來了不利影響,我場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技術措施,減少了非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失,確保人繁生產的順利進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生產效果。
一、把握天氣變化,選準催產時機
把握天氣的變化,抓住晴天及時催產顯得尤為重要。我場從4月15日開始,首先是異育銀鯽的人工繁殖生產,5月1日開始團頭魴人工繁殖生產,從5月3日起四大家魚按草、鰱、鳙、青的生產順序陸續投產,到5月25日結束。第一批投產的異育銀鯽由于陰雨影響,效應時間達到24小時以上,其它的草魚、白鰱的效應時間也達到15小時左右,取得了獲產率100%和受精率70%。第一批催產的團頭魴從產卵到孵化魚苗出缸下塘達到9天。5月11、12日兩天以多云為主,我們采取早晨提早拉網的辦法,在5點鐘之前進行第一針催熟針的注射,共催產了白鰱40組,雌魚體重220千克,獲產率100%,產卵量為2400萬粒,受精率為80%以上,出苗1500萬尾;草魚20組,雌魚體重300千克,產卵量為3000萬粒,受精率為80%以上,出苗1500萬尾。由于有了充足的陽光照曬,水溫升高達到21-22℃,效應時間縮短,親魚順利獲產,并且受精率、出苗率明顯提高。
二、拉開針距時間,適當增大催產劑量
對成熟的親魚應該及時催產,然而連續陰雨又給人繁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必須采取一定的技術方法,首先是拉開催熟針和催產針的針距,一般針距為10小時,可延長到12小時,給予一定的時間,促進親魚卵子和精子的成熟,使親魚在天氣不利的情況下順利獲產;其次適當增大催產劑的劑量,一般第一針催熟針的劑量比平時加大10%左右,第二針催產針的劑量在正常劑量的基礎上加大10%-20%,對發育好的雄親魚可以不增大劑量。
三、增加流水刺激,促進水質改善
進入產卵池的親魚可以通過給予一定的流水刺激,促進發情產卵。連續陰雨天氣里人繁催產,更要增加流水刺激的,次數,調節環境,一般情況下以2小時沖水一次,改為1小時沖水一次,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改善產卵池中的水質,避免因天氣悶、氣壓低、親魚密度大引起的缺氧浮頭,確保成熟好的親魚順利獲產。
四、精心孵化管理,確保出苗質量
由于天氣連續陰雨,水溫低,水中的溶氧低,魚苗的孵化周期相對延長,卵的孵化管理的好壞是出苗的關鍵。首先要根據孵化過程來調節水流,一般情況下,水流要使卵翻動到缸邊不撞邊,出膜時水流可適當小些,出膜結束后水流要大些,加速水的交換量可以滿足出膜后魚苗所需的耗氧量;其次要勤刷缸罩,清除污物,保持水流暢通,水中的浮游動物如蚤類過多時要用敵百蟲進行殺滅。最后應適當減少缸中的放卵量,降低缸中卵的密度。
五、各品種視具體情況交叉進行
針對今年天氣的特殊情況,我們打破了一般人繁生產的投產順序,哪一個品種成熟好,哪一個品種就先行投產,再根據投產的生產效果決定下一步的生產品種。在天氣特別不利的情況下,先選擇容易投產的團頭魴進行生產,草魚、鰱魚和團頭魴交叉進行。鳙魚由于今年的親魚培育好,挖卵觀察卵成熟度好,卵核極化偏移,所以催產時間比往年有所提前,而一部分培育不太理想的草魚放到了人繁生產后期,后期的草魚因延后一段時間催產,基本能順利獲產。今年共催產200組,獲產率95%,受精率70%,出苗率60%,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摘自科學養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