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鯔魚是一種廣溫性、廣鹽性、食物鏈短的河口性魚類,適宜于海水、半咸水和淡水水域養殖。鯔魚作為名貴魚類越來越受到重視,市場需求量較大,僅靠天然捕撈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近年來沿海一些地區將鯔魚作為新的養殖品種,發展勢頭較好。
鯔魚在海洋中產卵繁殖。目前用于人工養殖的鯔魚苗種,主要從沿海捕撈。捕起的苗種經暫養、淡化后才能用于人工養殖(在河口淡水水域捕撈的鯔魚苗,不必淡化就可以放養到池塘中)。暫養池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放魚苗10萬~15萬尾。最初在加入四分之一淡水的海水中暫養,以后每天加入淡水,降低鹽度,直至全部使用淡水,整個過程約一星期。苗種可以用活水船或塑料袋充氧裝運。塑料袋長80厘米,寬40厘米,每袋盛水75公斤,裝3~5厘米的魚苗3000尾左右。運輸途中盡量避免陽光直射。運輸時間可達18個小時左右,成活率達90%以上。
人工養殖鯔魚有單養和混養兩種模式。合理混養可以充分發揮水體生產潛力,合理利用飼料,提高經濟效益。一般在養殖河蟹、羅氏沼蝦、鱖魚或四大家魚的池塘中混養鯔魚,每畝放養3~5厘米的魚苗100~200尾,當年能養成尾重400~500克的鯔魚50~75公斤,在不增加其他成本的情況下增加純收入200~500元。利用小型池塘主養鯔魚,每畝放養魚苗1200~1500尾,飼養7~8個月,畝產可達400公斤左右。鯔魚較耐粗飼,可以投喂糠麩、棉粕、菜餅、豆餅、豆渣、酒糟等飼料。飼養管理上,要求經常清除池中污物,適時注換新水,改善水體環境,防止病害發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