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萎癟病的癥狀和危害。患萎癟病的魚種表現為:身體瘦弱、背似刀刃、頭大體細長、肋骨突出、體色發黑無光澤;體表一般無寄生蟲、無腐爛病灶、無水霉;鰓呈蒼白色貧血狀;解剖魚體體內無明顯病癥;離群獨游、游動無力;晴暖天氣常浮在水面曬太陽;對外界驚擾不敏感,這時已失去攝食能力。患病的魚種初期死亡數量不多,由于病魚體質差抗病能力不強,到春季隨溫度升高而發生大批死亡而無法挽救。尤其是在起捕、運輸、暫養或放養等人為操作后批量死亡更加明顯。
二、萎癟病的產生原因。該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餌料足,魚類缺少生長和保持自身體質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體質逐漸衰弱。如過早停止投喂人工飼料;過早停止施肥造成水體中魚類的天然餌料—浮游生物繁殖的數量少;魚種并塘后密度太大,部分魚種缺餌;池塘中爭體大小相差懸殊,小魚吃不到餌料;并塘時間過早等。
三、萎癟病的防治方法。
(1)強化冬前培育,增強魚種體質。越冬前加強飼養管理,按照“四定”“四看”方法投喂營養價值較高的餌料,使魚種體質健壯。
(2)根據季節,適時并塘。魚種并塘時間不宜太早也不宜太遲。一般在10月下旬和11月份進行。
(3)并塘魚種,密度合理。越冬魚種放養密度一般在每667平米500千克左右,如果水源條件好管理水平較高還可加大放養密度。
(4)選用精料,科學投餌。青草鰱鳙鯉鯽魴等常見魚類一般開始攝食水溫在15℃以上,因此在冬季水溫較高時也要投喂餌料。餌料的品種有餅粕和配合飼料等種類的精料。投喂時間可集中到晴天的中午。由于低溫魚活動能力弱,投喂點應該多設置幾處。
(5)追施化肥,保持水質。保持一定肥度的水質一是可以繁衍浮游生物餌料;二是可以加強水體自身的產氧能力;三是能提高水體溫度。冬季追肥以選用肥效快,不增加水體耗氧的化肥為宜,化肥兌水充分溶解后全池勻灑,保持水體透明度約30厘米。(摘自漁業致富指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